(一周论坛) 激活股市需多管齐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08:22 中国证券报 | |||||||||
江苏冬昕 管理层虽然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规范促进资本市场基础建设的制度措施,但是沪综指却仍在千点区域徘徊。要激活当前股市,使股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需从提升上市公司整体投资回报率、加大资金供给及入市资金多元化方面多管齐下。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尝试。
设立平准基金。市场经济在原则上奉行不干预主义,但当市场出现失效或者社会公众利益受影响之下,政府是可以介入进行适度干预的。国外其他市场的实践经验证明,进行必要干预是一种普遍而恰当的行为。超出市场的承受能力后进行适度干预能够起到矫枉过正的作用,同时也是对投机的一种威慑。目前上证综指逼近千点大关这个重要的分水岭,盘中恶意做空的现象非常明显。有些个股往往很少一点对敲的抛单就能使股价出现急剧下跌,场内资金严重被套,已缺乏足够的做多资金来予以承接。在市场信心面临崩溃之时,只要有一定规模的护盘资金入市,就能迅速彻底扭转市场趋势。同时,平准基金入市的心理效应更大于实质的入市资金规模,其引导作用将吸引外围资金的大举介入,乘数效应的最终结果就是迅速扭转市场的买卖力量对比,市场信心在短时期内快速激发首推实质性入市干预。 允许个人股票质押贷款。目前个人的银行存单、保单及房产等居民资产都能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获取贷款,而作为在发达国家公认的个人金融资产股票,在国内却不能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获取贷款。一面是要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银行股改要通过股票市场融取巨资,一面是个人A股股票却不能成为抵押物向银行获取贷款,同是有价证券却受到不平等的歧视,何谓投资价值呢?况且目前在不少上市公司流通股价跌破净资产,甚至接近其每股资本公积金时,其作为质押物比起像脱了线的风筝一样暴涨的房地产资产哪个更具安全性呢?当然由于上市公司各自的质地与基本面不同,金融机构在考虑自身安全性的基础上,制定严格地选择标准是可以的。因此,应尽快恢复个人股票质押贷款,盘活股票持有人的“呆账”。 恢复T+0交易制度。T+1制度历来被认为是可防范风险的象征性代表,而T+0制度却一直被市场一些人士认为是投机的代表,目前持这种观点的依然不少。但是数据最能说话,港股市场目前采用的是T+0交易制度,我们可以看到恒生指数的走势非常稳定,震幅很平缓。而采用T+1交易制度的沪深市场,波动巨烈,风险防范更是无从谈起。T+1制度遏制了短线活跃资金的同时,也使市场日益丧失活力。股市需要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同时也需要容纳其他各种类型及喜好的资金,市场越活跃其资金的包容度越大,包容度越大,市场容量就越深。既然所谓的投资理念都在日趋与港股市场趋同,那么资金交收制度是否也能尽快保持一致呢? 加大重组购并步伐。延缓上市公司退市步伐,保留特别处理及退市风险警示。首发审核要严格,不能再让在发行制度中出现的过错让普通投资者来承担。那种呼吁加快退市步伐的论调是不负责任的。信息不公平、公司治理混乱等造成的诸多弊病让普通投资者来承担只能使市场越来越丧失吸引力。盘活存量资源是提振股市信心的重要源泉,股权分置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重组购并的大平台。豁免退市公司的债务,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急于上市融资的中小企业购并重组现有的“壳”资源,不但能在更短时间内降低整体上市公司的估值,也有利于稳定市场的持股信心。 完全取消红利税。银行存款征收20%利息税是由于其本金的安全性,而股票的投资本身具备不安全性的风险特征。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对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上市公司的融资与回报却极不成比例,股利文化严重缺失。管理层前阶段已经降低了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征收比例,让利于股票投资者,随即又降低了一半的红利税征收。那么是否能完全取消红利税征收呢?取消红利税将大大提高高回报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这样有助于分流部分储蓄资金进入股市获取更高的股权投资回报,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需求,促成良性的循环。 私募基金合法化。单向培育公募基金的发展,事实上并未起到股市稳定器的作用。很多情况下,股市的剧烈波动正是由于公募基金的集体行动造成的。缺乏博弈的对手及资金入市渠道的单一狭窄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制度会日益使其投资思维僵硬化。在发达市场,私募基金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规模日趋庞大。资本本身并无良莠之分,关键在于监管的到位与制度的完善,尽快让私募基金走上正规。阳光下操作,置于其与公募基金同等的公平竞争环境下,是改变市场资金结构,促进优胜劣汰机制的基础。而市场在引入各种活水的基础上,有效激活便指日可待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