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当前股价判断改革成败——访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07:41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夏丽华郭凤琳北京报道 整个股权分置改革将会持续多长时间?已完成股改的公司股价持续走低是否意味着改革失败?是否应该规定对价的支付区间?带着这些问题,在日前召开的“当前资本市场投资与发展态势专业研讨会”的间隙,记者采访了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
不能以当前股价判断改革成败 当前,整个大市基本在1000点徘徊,不少人说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失败。对这一说法,李青原认为,许多投资者根据一个时点上的价格来判断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这是因为股票市场经过十几年,一些基本的体制干扰使很多投资者伤了元气,对股权分置改革一时看不清,对市场缺乏信心,“这是可以理解的。”李青原说,但不能因此就说改革失败了,就要停止改革。改革的方向、党中央的关注和国务院领导的决心是不容质疑的。 她说,股权分置改革不会像有人说的要持续8年、10年,近1400家上市公司中占市值60%-70%的只有200、300家,这些公司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改革,市场就会有一个清楚的预期。 没有必要规定对价支付区间 第二批试点中有大盘蓝筹公司提出,由于上市时间不长,只要是遵循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并没有太多损失,为什么一定要在对价问题上做“标杆”?李青原认为,大盘蓝筹占的市值大,发行时在市场得到的利益更多,全流通时对市场的影响也比小盘股大,客观上决定了大盘蓝筹的对价方案就是标杆;投资者可能有攀比对价的心理,但讨价还价最终由市场决定,对价多少是存在价值等客观规律的,比如投资者结构、要流通的非流通股比例、上市公司成长前景以及减持承诺等。因此,对于市场人士提出的规定其对价支付区间,李青原认为没有必要,应该由市场做选择。 李青原说,在股权分置改革一二批试点结束后,证监会将总结经验,出台相关的规则、指引,相关的方案审批权等将转交证券交易所。 运用各种手段为改革创造宽松环境 李青原说,虽然不能用一时的股价表现判断股权分置改革的成败,但改革成败确实和股市稳定息息相关。如果投资者在改革中得不到好处,股价长期低迷使对价谈判艰难,就会严重阻碍改革的进程。“因此我认为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为改革创造宽松环境,打破恶性循环。” 推动改革应该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李青原说,但我国证券市场还没有高度市场化的环境,如果片面强调只能依靠或者说大部分依靠市场手段是不行的。因此在为股权分置改革创造宽松环境的过程中,不应该作茧自缚,只要是有效的手段就应该采用,使个股和大盘都相对稳定。即使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会通过一些有效的行政手段阻止股市恶性下跌。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正在考虑动用地方的手段和政策,比如推动优质资产置换、收购兼并,提高资产质量等。股权分置改革将会使市场活血化瘀,改革的进程也是资本市场换血的过程,“如果不换血,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就无从谈起。” 股权分置改革是落实国九条的契机 关于股改公司推行管理层股权激励,证监会相关部门一定会有相关规则出台的。李青原说,对于那些重大的、严重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应该利用行政法规积极推进,比如QFII的进入就是这样。因此,推行股权激励机制也应该用同样的方式。股权激励制度已经在改革进程中提出,相关的办法将会在新老划断前后甚至更早的时间内推出。 她说,股权分置改革是推动一系列改革的开始,在此基础上一些长期想做而无法做的事情就可以着手了。比如市场化发行屡试不成功,价格形成机制扭曲等,等新老划断后,真正代表市场询价、市场化发行的发行制度会好得多;还有股指期货、衍生产品工具等,在价格扭曲的情况下很难做,现在都可以进行规划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