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股权分置改革如何前行 关键角色地方国资委审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 15:5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郭宏超 北京报道

  谁决定对价?当证监会把决定对价的权力交给那些上市公司股东们的时候,它也已经把这个权力转移给了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但这似乎也是国资委的一个难题。

  “我们等等看一下别的地方的态度,看看别人怎么做我们再做打算。”一位地方国资
委人士直言。

  在中国A股的1385家上市公司中,含有国有股的公司占80%以上。事实上,地方国资部门的态度将决定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

  等和看似乎成为很多地方国资部门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态度。“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出对价,我们现在都很谨慎,先看中央企业的出价,再看其它地方国资委是怎样做的,小心是没错的。”那位人士指出。

  股改态度

  国资委对股权分置问题最积极的响应应该是在6月1日。

  当日,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之后,国资委明确地表达了对股权分置问题改革试点的态度,证监会和国资委就成了并肩战斗的“盟友”。

  地方国资委也开始进行高调响应。

  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撰文指出,股权分置也被视作国资改革的推动器。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资产的有进有退说到底,先要全力推进资产的资本化和资本的证券化。

  湖南国资委招来湖南45家上市公司和全国45家保荐机构的负责人和代表开会动员,而且已经成立了股权分置改革领导小组,将专门就国有控股及参股上市公司的改革进程、国有股权最低持股比例、对价支付等改革核心问题进行指导和决策。

  “但私下一些地方国资委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积极,都在遵循着一个‘拖’字诀,先拖拖再说,因为从现在来看,他们看不到改革的好处,这完全是上面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去做。”一位地方证监局的官员直言。

  “送多少比例是合适的?我们心里没谱呀,会不会以后说流失了国资?所以要先看看别人怎么动,再在重点公司的方案上请示国资委的领导。”这位地方证监局的官员说。

  实际情况是,股改后国资控股多少也成了问题,由于他们手中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现在没有人敢直接拍板,都在向上推卸责任,层层上报。例如陕西不少企业的股权结构国有一部分,私营一部分,如果补偿以后,国有可能控股从而失去控股地位,公司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因此以后的管理也成问题。

  “股改后国有股得不到好处,现在我们很多企业股价都是两三元左右,我们还不如直接转让得了。我们有些公司,现在股价特别低,股权转让价都比对价合算。”一位国资委的人士向记者抱怨,“即使答应补偿了对价,我们也是担心,因为可能流通股股东不满意。一次过不了,这是我们所担心的。”

  主导权倾斜

  事实上,地方国资委正在拥有更多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主导权。

  广州控股7月13日公布10送2.5股方案,14日复牌放巨量跌停。有市场人士形容广州控股“对价很腼腆”,“与韶钢松山相比,广州控股送2.5实在是拿不出手。”一位投资者说。

  但据记者了解,广州控股开始报给广州市国资委的方案还是控制得比较紧的。很显然现在广州控股承受着巨大压力。“很显然,这个方案如果不做修改的话是不可能通过的,而让步修改的权力掌握在广州市国资委手里,它可以积极支持股权分置改革,但作为谈判的另一方,它当然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广州控股股改的成功与否掌握在广州市国资委的手中。”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直言。

  韶钢松山也曾面临这样的问题。据西南证券投行部董事许冰透露,韶钢松山第一次报给广东省国资委的方案是10股送2.5股,但后来广东省国资委意见很大,觉得对价补偿太多,要求重新报方案。于是修改到10股送2股。不过后来广东省国资委又做了让步。

  不可否认,股权分置的二批试点对于证监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二批之后将不再有试点,而是全面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阶段。“现在证监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将更多是国资委起到的作用。因为是它在一线做这个事情,它的态度才真正决定股权分置改革的成败。”上海一家证券公司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其实股权分置改革现在已经成了流通股股东与地方国资管理部门的讨价还价,成功与否的直接因素就是这个讨价还价的结果,这不是证监会可以单独决定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国资管理部门来说短期对它有什么好处看不到,他们的积极性只能是上面的压力的结果,所以很多都在等等看,这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速度肯定会有影响。”一位对股权分置改革颇有研究的专家指出。

  同时我们也看到,国资委不直接管理地方国资,只是负有指导责任,虽然国资委在国务院的部署下积极支持股改,但地方国资委并不愿轻易冒险出头。

  考核压力

  不愿意出头的背后是地方国资委也有自己的压力。

  “全流通了,拿什么来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是拿净资产和总资产的规模,还是拿央企上市公司的市值?如何体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位地方证监局上市处的人士道出了地方国资委真正担心的问题。

  其实早在6月21日,国资委已经专门与参与试点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商议股权分置改革事宜。在会上大多数与会者都希望国资委在各方面能给出更明确的规则,以便一切有章可循。尤其在国有股定价问题、高管考核激励问题、分红问题、预算问题、社保金问题上。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

  “其实这与股权分置改革推出的仓促有关,本来股权分置改革应该是证监会与国资委有一个系统的、上下承接的政策。国资委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如何对企业高管进行考核,对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重新定义等等问题应该早就研究,现在很多地方国资委行动并不快捷,与这不无关系。”上述那位研究股权分置的专家直言。

  “我们都知道,以前考核企业高管的标准是净资产增长情况、总资产规模情况等硬性指标,那个时候并不流通的国有非流通股只要坐地分红就行了,并不担心会缩水。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价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持状况。这一块如何考核?延伸到地方国资委,他们的政绩又如何考核?”上述证监局的人士坦言,“其实国资委早应该把这些问题前期研究透彻并且拿出个政策,让股改中的地方国资委吃颗定心丸。现在看来即使是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这块不解决的话,还会留下一个问题。”

  同样,股权分置改革后,地方国有资产流通具体由谁来操作设施呢?因为具体到市场上来操作,是需要具体的人来完成。市场人士指出,获得流通权满期后的国家股,什么价格卖?怎么卖?由谁来卖?卖出来的钱谁来管理?诸如此类的问题大概还需要国资委一个统一的认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股权分置改革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