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关注格林柯尔系走向 > 正文
 

资本玩家遭遇四面楚歌 顾雏军的路还能走多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 10:37 证券时报

  顾雏军,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1985-1988年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1989年下海经商,1990年在英国成立首家分销公司,1993年业务拓展至美国,1995年成立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1998年在北京和深圳成立格林柯尔工程公司,1999年在湖北和海南成立工程公司,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01年10月收购科龙电器,2003年6月顾雏军拥有全资股份的顺德格林柯尔成功入主上市公司美菱电器,成为其控股股东,2003年12月顾雏军宣布出资4亿余元入主亚星客车。

  本报记者 陈一木/综合报道

  顾雏军的好戏终归要演不下去了。

  同样的剧情,同样的结局,我们看得太多,以至于连一丝新鲜感都没有。《大话西游》里面有句经典的台词“我猜得到故事的开头,却猜不到故事的结尾”,而顾雏军和他导演的资本并购大戏,自一开始出现于人们的视线之内,大家就能猜到它平淡无期的结尾。只是这幕即将落幕的大戏怎就看得人如此心痛?何以类似的剧情总能一再上演?难道香港人郎咸平曾深深质疑的国退民进的资本盛宴真在现实中开席了,从而成就了顾雏军们的狂欢?

  四面楚歌顾雏军

  顾雏军及他的格林柯尔系正遭遇着四面楚歌。最吸引人目光的是格林柯尔系麾下科龙电器(000921)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变故。

  先是今年4月份,科龙电器年报报出了6833万元的亏损,其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由于“有敏感资料未披露”,科龙电器停牌多达9次以上,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国内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之一,科龙电器也陷入了部分生产停滞的尴尬境地。然后是今年5月份,科龙电器因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有消息表明,证监会对于科龙电器的调查已近尾声,而顾雏军本人很可能难逃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干系。进入7月份,科龙危机更是全面开花。

  7月7日,科龙电器公告,其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庇昌、李公民、徐小鲁已于2005年6月24日提出辞呈,并于6月28日提交了辞呈的补充资料。独董弃科龙电器而去。

  7月14日,科龙电器公告了2005年半年度业绩修正公告,公告称由于今年五、六月份的销售较去年同期减少50%以上,今年上半年公司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同日,科龙电器还公告,将有股价敏感资料信息进行披露,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股票于2005年7月15日(星期五)全天停牌,待该股价敏感资料信息披露后,公司股票恢复交易。7月15日,科龙电器再次公布了停牌公告,停牌直至7月18日。

  7月18日,科龙电器发布资产查封冻结公告,称因保证合同纠纷事宜,公司已被华意压缩(000404)的子公司加西贝拉压缩机公司提起诉讼,公司已于7月14日收到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的裁定书和查封令,冻结科龙电器银行存款1710万元。此外,嘉兴法院还于7月7日查封了科龙电器所持有的华意压缩的发起人国家股5928万股,涉及资产1.4亿元。华意压缩是业内龙头企业,作为格林科尔系的一员,顾雏军控制科龙电器持有华意压缩22.73%股权。据悉,科龙电器占用华意压缩控股的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货款高达2亿余元。

  7月19日,媒体报料,在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13.69亿元总资产中,5.32亿元无形资产的专利号和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的专利号完全一致。而对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公开资料查阅发现,顾雏军要么是根本没有真正将89109125.4号专利授权给广东格林柯尔,要么就是将这个已经授权的专利公开“偷”到了扬州格林柯尔。据此推测,无论顾雏军做出了哪种行为,广东和扬州的格林柯尔在分别收购科龙电器、美菱电器(000521)和*ST亚星(600213)、襄阳轴承(000678)时的出资,几乎都可以肯定,操作上存在违法违规嫌疑。

  而在上周,素以“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而闻名的证券事务律师严义明,以仅持有科龙电器100股的小股东身份,向科龙电器全体股东征集投票权,提议罢免包括董事长顾雏军在内的所有科龙电器现任董事,并自荐任科龙独董。据悉,本周严义明刚从香港“拉票”回来,严介绍,如不出意外,征集到10%的股份召集临时股东大会应没问题。

  不过,对于多数经销商和消费者来说,科龙电器企业本身并没有问题。科龙的许多内部人士表示,科龙电器只有早日摆脱顾雏军的控制才会有出路。

  科龙电器今日所遭遇的这一切,和顾雏军及其高超的“财技”脱不了干系。

  顾雏军的“玩家”生涯

  顾雏军之所以被媒体关注,在于其是资本市场的著名“玩”家,素以会“玩”、敢“玩”著称。2001年底高调入主科龙电器后,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顾雏军开始成为中国又一个突然浮出水面的神秘富豪。

  透过媒体的报道,顾雏军在公众眼里变得清晰起来———江苏泰县人,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发明的“顾氏热力循环系统理论”和“格林柯尔制冷剂”一经公布,立即遭到国内制冷学界专家的反对,反对者之中甚至有顾的导师。这场辩论也一直持续到1996年,但此时的顾雏军早已潜身海外,在开曼群岛注册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并登陆香港创业板市场。以此为踏板,顾雏军开始了在内地的资本运作。

  顾雏军在国内资本市场真正“开玩”始于收购上市公司科龙电器。深陷危机的科龙电器曾被业界称为国内制冷行业和家电生产行业的龙头,1999年其销售额一度达到56亿元,但随后陷入了困境,并被ST。最终,不被外界所知的格林柯尔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成功入主科龙。此次收购,人们普遍认为,科龙电器国有资产被严重低估,顾雏军收购资金并没有到位。国内主要的财经类媒体大都发表了质疑文章,火力集中在顾雏军的顾氏理论、公司业绩、收购资金来源等问题。

  虽然外界充满了质疑声,但顾雏军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加快“玩”的速度,以科龙为“桥头堡”,在资本市场迅速刮起了格林柯尔收购旋风。科龙电器、华意压缩、扬州亚星、襄阳轴承4家国内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企业及生产线,如吉诺尔、上菱电器、阿里斯顿等在短时间内被顾雏军收入囊中。顾雏军也由此建立起总资产过百亿,横跨制冷、家电和汽车等行业的格林柯尔帝国,被外界称为“格林柯尔系”。在顾雏军成功地充当着资本市场“玩家”的同时,人们的疑惑愈发加重,其巨额的收购资金到底来自哪里?用心何在?

  2004年,香港学者郎咸平声讨顾雏军,成为质疑风潮的标志。郎咸平对科龙被收购后的“扭亏为盈”提出疑问,明确提出科龙被收购前连续两年高达8.3亿元和15.6亿元的巨额亏损实质是利用不当的坏账计提方式作出来的,而其后的盈利则是将前期计提资金回转后带来的“虚假利润”,并直指顾雏军席卷国家财富。面对以郎咸平为首的专家群的质疑,顾雏军总是有办法“玩”下去,顾立即组织了一些学者专家及机构对郎的指责进行了猛烈的反驳,由此引起了当时轰动一时的“郎顾之争”。不过,当初挺顾的那些人现在已经“失声”了,看到了顾如今的狼狈,不知道他们做何感想。

  回过头看,当时的这些质疑其实大多并没有真正指出顾雏军的违法违规,即使有猜测,也没有相关部门的跟进调查。而顾雏军将科龙成功扭亏为盈的“事实”,又为其继续收购其他公司铺平了道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