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企业家论坛) 国际化:练好内功再出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08:03 中国证券报

  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

  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进军海外市场的脚步明显加大。根据里昂证券的统计,2003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开支达28.5亿美元,2004年则接近70亿美元,而2005年很可能达到140亿美元。

  中国企业选择国际化源于做大的冲动。在一定程度上讲,大不一定强,但是不大很难强。由此,“快速做大做强”成为众多中国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很多企业目前出现了发展的瓶颈和增长的极限,向国际市场横向开拓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在国际并购越来越热的浪潮中,中国企业家更应冷静而清醒地面对尚不熟悉的国际市场。

  并购有陷阱

  一般而言,中国企业国际化有两条路径。一条是步步为营,通过国际分销渠道或自建海外渠道,使中国的出口产品打入海外市场。另一条是购并买路,收购一个业已成型但时运不佳的国际品牌。

  从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状况看,步步为营虽然扎实但过程漫长,购并买路是企业快速进军海外市场的捷径。因此,不少中国企业首选通过国际并购而获取市场份额,进而得到某种核心优势(比如关键技术、营销渠道、国际品牌)。但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国际化并购中有两个足以让企业致命的风险:一是并购时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是并购后的难以整合。

  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案例中已经显示出,并购方付出的价格往往高出被并购方的实际价值,这就应了我们熟知的一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此中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一项并购中,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真正的“价值底牌”永远攥在被并购方的手中。

  在中国企业完成国际并购后往往遇到一种情况,两家企业在整合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回报以弥补付出的高溢价,或者发现难以逾越的整合障碍和致命缺陷,最终导致并购的失败。

  并非中国企业不知道“并购的陷阱”,但相当一部分买家都说,这种难得的机会对我们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整合之后会产生足够的协同效应。但问题在于,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往往高于中国企业的最初预期,理论推导的协同效应很大一部分都无法实现。想象中的“馅饼”大部分都变成了“陷阱”。

  两个基本常识

  中国企业要在发达市场取得成功并非易事。在发达市场树立品牌的过程不但复杂且成本高,充满不确定性。日本和韩国的消费电子巨头也是在投入多年时间和巨额资金之后才在国外站稳脚跟。

  在国际并购时至少要充分考虑三个基本前提:第一,要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第二,要有一支非常好的管理团队。控制海外业务的管理层要由自己主导,必须具备国际沟通所需的语言能力;第三,对购并对象所在地的制度、规则、文化有深入了解。

  一些中国企业往往在缺乏基本前提下实施国际化并购。由此,使得并购后的整合充满困难。由于事先不了解被并购方所在国的相关法规限制,购并后会发现这些法规限制成了达到整合目的的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而潜在的文化冲突可能更是严重的隐患,很多中国企业低估了这种风险。

  在购并后,中国企业有可能将所购并的外国公司的制造中心挪到中国本土,使自己在制造管理的优势得以发挥。但购并买路的目的在于进军海外市场,而中国企业过去几乎没有海外分销渠道和服务网络,对发达市场的推广促销知之甚少,海外定价的技巧十分有限,对西方客户在设计和性能方面的偏好更难迅速找到感觉。

  对于已完成的国际化购并的中国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收入规模和利润的持续和谐增长。轻视收入的规模和利润的和谐增长而只重视规模合并后的成本节约和费用削减,是许多并购未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所在。对于一项成功的并购来说,不仅仅要实现1+1=2,更要做到1+1>2才行。实际上收入与利润的关系最为密切,并购成功与否取决于维持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之间的和谐。

  但事实上,中国企业在并购后的整合中更关注于成本的降低,因为中国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经验,而缺乏在发达市场上利用先进营销手段实现收入增长的经验。这一事实最终导致并购整合策略的根本失误,由于降低欧美公司的成本很难达到,而收入增长一旦下降,迫使企业更加过度削减开支,这就不仅是减肥,而是伤筋动骨。

  练好内功再出发

  正是基于以上对国际化并购的判断,方正集团在国际化方面行动非常谨慎,仍以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激光照排业务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方正的激光照排业务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应该说做得比较成功。这有两个标志:其一,在海外的中文激光照排市场,方正占了90%以上的份额,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同时围绕自主核心技术所开发的应用软件,在全球已有近百家代理商。其二,我们现在进入了非中文印刷市场,并且已经在日本取得了突破。在日本成立的日本方正公司所研发的日文激光照排系统已应用于1/3的日本报刊媒体,日本方正已成为日本市场上中国高科技公司的代表。

  从中文激光照排技术及应用进军海外市场,迄今为止已逾15年;从非中文激光照排产品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算起来也有8年了。正因如此,我们深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艰难而漫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