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增长处在政策调整关键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08:11 中国证券报 | |||||||||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内容提要 上半年投资增长总体依然偏快,增速逐月提高,主要是由去年基数原因所致,并不能据此认为投资在反弹。当前投资正处在宏观调控和市场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关键时期,总体来看影响投资的抑制因素大于促进因素,未来几个月投资将向下运行。宏观调控应继续保持前段时期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使投资增速缓慢回落到17%-20%的理想区间,且
投资率继续上升 结构有所优化 投资增速逐月小幅回升,投资率继续上升。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前5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19亿元,同比增长26.4%,低于去年同期8.4个百分点。从月度来看,增速呈逐月小幅提高趋势,前5个月增速比前4、3、2月分别提高了0.7、0.4和0.8个百分点。同时,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GDP)也在继续上升,今年一季度投资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投资率提高,投资拉动型经济格局不断强化,使经济波动的风险进一步放大。 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少。1-5个月,施工项目110384个,同比增加11197个,比上年同期相比少增加4223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8975亿元,同比增长28.7%,比上年同期降低7.4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56273个,增加10494个,多增加5205个(去年五月新开工项目为负增长);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1268亿元,增长24.9%,比上年同期降低5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数和完成额的增幅都在降低,表明投资持续高增长的潜力不足。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加快,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增幅下降。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投资增长迅速。1-5月份,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7.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为近年来同期最高增幅。与此相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2.1%,增幅同比降低了15个百分点,增速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6%,增幅同比回落了5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增长较快,西部地区明显回落。分地区来看,前5个月,东部地区投资11418亿元,同比增长23%;中部地区投资3929亿元,增长34%;西部地区投资4034亿元,增长29%。横向来看,中部地区分别快于东、西部地区11和5个百分点,纵向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区投资增速都比上年同期有明显回落,其中中部地区回落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1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为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市场自主性较差的西部地区投资受本轮宏观调控的影响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西部、东部地区投资景气状况比去年下降,中部地区明显上升。 房地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前5个月,全国房地产投资4644亿元,同比增长24.3%,增幅比上年回落了近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中主要特点是:(1)从房地产供给来看,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及其他投资增长较快(25%以上),而住宅尤其是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不足(前5个月为-16.7%);(2)资金供给方面,国内贷款在房地产资金需求中的占比继续下降,由2003年的27.6%下降到今年前5个月的19.7%,相反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占比上升,由2003年的30.9%、39.5%分别上升到33.4%、45.4%,说明在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是最主要的部分,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在逐步缩小,房地产投资资金的“脱媒”倾向更加明显。 增长速度依然偏快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逐月小幅提高,前5个月分别比前4、3、2个月提高了0.7、0.4和0.8个百分点。有人据此认为应该警惕投资反弹。那究竟该如何看待上半年投资增长的真实情况呢? 从增长速度来看,26.4%的速度依然偏高。经过对近10年投资增长情况的测算,我们认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16%-20%的区间内比较适中,在此区间能使国民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还能避免速度过快或过慢引起的经济过冷或过热。由此判断,上半年投资增长26.4%依然是偏高的。 从技术角度分析,今年投资增幅逐月加快与去年同期落幅大有很大关系。去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43%,投资过热苗头十分明显。为此,从去年4月份国家连续出台了针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等行业的调控措施,调高了存款准备金比率,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使去年5月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前5个月增长34.8%,比一季度回落了13个百分点,比前4个月回落了8个百分点。而今年月度增幅变化不是很大,增幅仅为1个百分点左右,如果扣除去年基数因素的话,今年投资增长则是逐月放慢的。可见,去年落幅大是今年投资不断走高的主要原因,仅根据投资名义增速来判断投资反弹理由是不充分的。 从行业结构来看,今年投资结构在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农业和瓶颈产业增长明显加快,而黑金属、有色金属等扩张过快行业投资增长放慢。前5个月农业投资166亿元,同比增长25.7%,较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为近年来同期最高增幅;煤、电、油、运等瓶颈产业投资也加快增长,如煤炭业投资在上年高增长54%的基础上,增速又达到82.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速达到34.2%,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22个百分点,铁路建设投资增速达58%,比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仅增长7.8%,比上年同期回落6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增长24.7%,比上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回落57个百分点。农业、煤、电、油、运等行业投资的高增长以及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增幅的下降,说明在新一轮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下,投资行业结构在明显改善,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 总之,上半年投资增长依然偏快,但实际增速不是在上升,而是在逐月下降,投资结构也在不断改善。单从投资增速小幅提高得出投资反弹理由是不充分的。 投资增长处于政策调整的关键期 当前我国投资增长正处在市场和政府调控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关键时期,要密切观察投资新动向,做好适时调整已出台政策的准备。如果下一阶段市场自身运行的结果是投资继续走高,则国家不仅不能放松而且还应适当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相反,如果市场自身运行的结果是投资增速下降,并且在短期(3-6个月)支撑走高的动力因素不足,在这种条件下,则不应再继续加大调控力度。 当前促进投资高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各地发展经济、增加投资的冲动仍然很强,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各地仍在大量申请建设用地,据统计各地申请用地量达到1200多万亩,是今年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计划的3倍(计划为400万亩);二是生产资料价格还在继续上升,在前两年分别上涨8.1%和13.6%的基础上,今年5月份又上涨6.2%,表明生产资料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三是企业自筹资金大幅增长,今年前5个月作为投资资金主要来源的银行信贷资金仅增长13.7%,回落22个百分点,而企业自筹资金在上年增长47.8%基础上,又增长31.3%,表明企业自主投资的愿望依然强烈;四是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快,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去年同期大涨了24.9%。 同时,投资也面临许多制约因素。首先,在生产价格上升和消费价格涨幅缓慢的双重挤压下,今年以来企业效益持续走低,前5个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增幅低于去年同期28个百分点,降至三年来的最低。企业利润增长下降必然减少企业自有资金。其次,居民消费价格走低打击投资者信心,今年4、5月份当月CPI仅增长1.8%,低于去年最高月份3.5个百分点。目前经济运行中既有影响价格上升的因素,也有影响价格下降的因素,综合分析,今后一段时期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第三,除非银行放松银根,货币投放增速不会提高很多。今年前5个月,M1仅增长10.4%,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货币供应增速放缓,企业资金吃紧将对投资产生抑制作用。第四,占整个投资额四分之一左右的房地产投资增长放慢,前5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近8个百分点,而土地购置面积仅增长3.7%。房地产新政对抑制投资将产生很大的作用。 综合分析,当前既有促进投资的因素,也有抑制投资的因素,总体来看抑制因素大于促进因素,所以未来几个月投资将向下运行。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经济周期循环到达“峰顶”后转入稳定运行的繁荣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趋向应是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延长本轮经济景气周期。在这个大前提下,建议针对投资采取以下政策: 冷静观察,短期内保持已出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上述分析表明,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速逐月上升并不表明投资在反弹,主要是由上年基数原因所导致,绝对增速虽依然偏高,但已呈现下行趋势。因此,不应因投资增速有所反弹的表象而加大调控力度,要谨慎观察,保持前一段时期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使投资增长缓慢向下,直到增幅落在17%-20%的理想区间。 加大关键行业监测力度,防止出现新的过热行业与瓶颈行业。上半年投资结构向宏观调控期望的方向变化,农、煤、电、油、运等行业投资大幅上升,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投资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瓶颈行业过快扩张将会造成新的产能过剩,成为新的过热行业,如电力行业装机容量增长过快问题,而像钢铁、水泥等目前过热行业由于持续萎缩,可能成为新的瓶颈行业。因此,应加大对特定行业的监测、分析和预测,未雨绸缪,正确制定和适时调整行业、产业政策,实现产业之间的均衡发展。 推进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本轮投资热的降温,主要靠的是管住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的手段,这种行政性手段虽然对管住投资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对调控者来说,这些手段很难做到不“一刀切”,且只能在短期内实行,对被调控者来说,此类手段下其投资行为的改变并非是自己权衡利弊后的自主抉择,在某种程度是被迫做出的,正因为这样,行政性调控手段不能跳出“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因此,建议利用当前有利形势,及时推进资金市场、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内的要素市场市场化改革,包括继续放宽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改革土地制度,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完善等,扩大运用经济杠杆调控经济的范围和能力。 坚持市场规范和结构改善并举,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当前房地产业的关键问题,一是供给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给严重不足,而商业用房、高档公寓以及别墅项目等开发力度过大,导致空置率攀升;二是投资需求过大。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缺乏其他的投资渠道,去年以来大量国外游资和民间资本涌入房地产,增加了房地产投资需求,从而引发房地产价格出现近年来少有的高增长。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从改善供给结构入手,加大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尤其是经济适用房和政府廉租房的投资力度,使老百姓居者有其房;二要继续抑制过大的投资需求,继续贯彻落实好建设部等七部委出台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促进房地产成本回归均衡水平,矫正扭曲的投资行为;三要在改善供求的同时保持房地产投资一定的增长。当前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经济增长、防范金融风险等在客观上都需要房地产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上半年房地产增速已经低于整个投资。如果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幅持续低于整个投资,建议适当调整有关过紧的房地产政策。四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部门应严格依法治理和整顿混乱的房地产市场,切实维护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 (执笔:周景彤)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