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只基金披露二季报 基金大幅调整投资组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07:39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徐国杰 今日,共有15家基金公司旗下65只基金披露二季度报告,加上日前披露的“华安系”基金季报,共有73只基金披露了二季度报告。截至二季度末已公布季报的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68.69%,与一季度相比,微增1.95个百分点。但也有不少基金大幅度减仓;在周期性品种估值上基金出现了分化,有些基金为此遭受巨大损失。
周期性品种投资恐慌 延续今年首季颓势,沪深两地股市在第二季度加快了下跌的步伐,上证综指从一季度末的1181点,下跌至二季度末的1081点。不过,与一季度不同的是,这一次,基金站在了市场的风口浪尖上,被市场认为对下跌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绝大多数基金重仓持有的绩优股出现了令人吃惊的下跌。例如,中集集团调整幅度巨大,这对于一些基金净值的杀伤力颇大。基金投资组合中的重点品种,如中国重汽、东阿阿胶、盐田港、中兴通讯,都有较大的跌幅,致使基金净值蒙受较大损失。 对于基金重仓股大跌的原因,基金安信在季报中表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上述个股长期累积涨幅大,存在较大回调压力;二是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导致市场短期内估值体系出现紊乱,此外,绩优公司较低的补偿预期也是它们调整的原因。但是在这波基金重仓股下跌过程中,同样出现分化迹象,以中集集团、振华港机、中海发展为代表的周期类上市公司的调整幅度巨大,而以贵州茅台、上海机场、长江电力为代表的消费、公用事业等非周期类上市公司的调整幅度明显较小,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投资者对周期性行业的可能见顶非常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对于周期性品种的进一步被抛弃,国联优质成长基金认为,这是由于自四月以来的需求减速导致的大宗原材料价格下跌,引起了周期性品种的投资恐慌。随后又由于股权分置改革预期不明朗,基金持股信心动摇,蓝筹股出现补跌。 组合结构“大换班” 基金经理们在二季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投资组合结构调整,抛售原先的重仓股,转向防御性品种;有些基金还大幅降低了股票仓位,以规避系统性风险。 如国联安旗下德盛小盘在今年4月上旬市场反弹期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减仓和结构调整,大幅减少在周期性行业、投资品行业的配置,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基金的持股数量,取得相对不错业绩。但也有基金准备不足,或是对周期性品种的估值与其他机构不尽相同,在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上的投资出现较大损失。不过,统计显示,同为钢铁行业的宝钢股份在二季度获基金增持,共有32只基金在二季末持有宝钢股份,基金持股占其流通股的13.7%,同比提高4个多百分点。 类似一季度,基金对交通运输业、医药、消费品及服务等防御性品种增持力度较大。赣粤高速、伊利股份、云南白药等股票排在增仓股前列;基金减持比较多的是中兴通讯、盐湖钾肥、烟台万华等二线蓝筹,中集集团更是几乎从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消失。另外,汽车股估值发生变化,博时系基金认为汽车业正逐渐转暖,并大量购入汽车类股票。(下转A03版)(见B04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