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之三 政策制定是否过于随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06:57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本刊特约作者 吴琪 政策出台的功利性趋势的增强,使得实力资金对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能否保持政策的前后一致性表示担忧 除了前面所说的问题制约了逐利资金的入市积极性外,对新兴市场政策制定随意性的
从证券市场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看,绝大多数的政策出台都不是自发的,而是与当时的市场形势密切相关。譬如1994年8月1日初在行情低迷的背景下,证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推出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等三大救市政策,深综指日涨幅达31.29%,创有史以来最大单日涨幅;1995年5月23日,证监会又宣布恢复新股上市,导致上证综指下跌147.12点,跌幅达16.39%,创历史最大单日下跌点数和跌幅记录。可见,政策的出台与管理层对市场的判断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政策出台的基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质,包括几度想实施的国有股减持又不得不废止在内。 近两年,管理层在证券市场制度建设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从当前的市场环境看,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管理层一些做法的功利性色彩还在逐步强化。 如为了稳定股价,允许股改公司控股股东增持二级市场股票。这个政策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没有配套制度跟进,如何避免大股东利用特殊地位进行暗箱操作?又譬如在近期的政策组合拳中,提到将取消政府对国有企业投资股市的限制性规定,这在历史上也是颇有反复。1997年5月22日,在沪指连续上涨5个月的背景下,国务院证券委、人总行、国家经贸委规定,严禁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炒作股票;而在1999年9月9日,“5·19”行情后的深幅回落过程中,证监会又允许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进入二级市场,并对1997年限制三类企业入市的政策做出了调整,市场由此大涨。 我们注意到,早在2004年2月。国资委有关官员就曾表示,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办法会适时出台,当时的点位在1680点一带。而管理层一直到2005年的4月13日,才表示解决股权分置试点条件已经成熟、在4月29日宣布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当时沪指所在位置的分别是1250点和1150点一带。 客观地讲,相对较低的股价,对于全流通改革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可以支付相对较低的流通对价,从而有利于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达成一定的利益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实力资金自然会对股指在全流通过程中的涨升空间带有较大疑问。 试想一下,当股指上扬到一定程度,由于流通股股价高企而导致流通股要求更好、更高的支付对价时,目前的政策、舆论导向会否又出现新的变化,这对于实力资金而言,实在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