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资金撤离导致股市失血 国企资金可能再战江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 14:3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汪涛 上海报道

  2005年初,在久事大厦37楼里,上海久事公司证券投资部就已经撤消,所有的人员已经并到计财部。

  不过,最近的政策变化,使得人员又重新活跃起来。

  7月11日,证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深入落实“国九条”为主线,公布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措施。凭借政策利好,周二神秘资金再度出击,大盘化解了千点压力。

  一系列政策之中,“将取消政府对国有企业投资股市的限制性规定”,在众多基金经理看来是最为重要政策利好,也让上海很多大型国企的投资部门看到了“重出江湖”的希望。

  国企资金再开闸

  上海久事投资,系上海市政府所属的国有独资的综合性投资企业,和上海实业、申能股份一样扮演着国资运营的重要角色。

  据悉,上海大型国企的投资部门,大多于2004年3月上海市国资委颁布《上海市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之后撤销。

  《办法》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将严格限制国企投资期货、股票,针对的对象是上海市国资委管辖的6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上实集团人士介绍说。

  在该文件“第十二条(金融投资管理)”中规定,严格限制产业性集团从事期货投资、股票投资和委托理财,适度控制营运机构购买债券和基金。

  同时,营运机构的金融投资规模和比例应当与自身的权益和财务融资能力相匹配。

  “文件也没有明确提出绝对禁止企业在这些领域进行投资,但作为国有企业来说,文件下发后,考虑到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肯定选择谨慎。”久事人士透露。

  从对辖区内60多家国有企业的检查情况来看,这些国有企业从事股票、期货投资和参与房地产市场炒作的现象比较普遍。防范一系列风险的出现,是上海市国资委发文的初衷。一时间,大量资金从证券市场回撤。

  事隔一年,国企资金再度开闸。2005年6月17日,国资委下发《关于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国企可以增持公司股份的方式,巩固和增强自身控股地位,业内人士认为这给国企资金名正言顺进入股市打开了大门。

  而正在修改的证券法也将为国企资金入市开道。现行《证券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不得炒作上市交易的股票”,由于“炒作”并非严谨的法学术语,一直备受争议,该条款的删改已是大势所趋。有关法律专家认为,在证监会和国资委为国企资金入市亮绿灯后,随着今年《证券法》修订案的通过,国企资金将正式入市。

  国企资金撤离导致股市失血

  “到2005年,久事在证券市场的资金基本上全部撤出了,”久事公司的人士透露,“由于久事在二级市场购买的大部分是基金,离场比较简单,但对基金公司的运作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不光是久事,上海的宝钢、申能等也在纷纷撤出市场。

  《办法》颁布之后,2004年中报显示,国企投资资金净流出大于净流入,撤资意图明显。以2003年12月31日和2004年6月30日为时点,初步测算,宝钢系持股市值减少7.83亿元,申能系持股市值减少2.53亿元。

  据透露,2005年年初,上海国资委第二次发文,内容与第一次大致相同,依然强调投资股市的风险,这样残留在证券市场的本就所剩无几的国企资金也全部撤出。

  不仅仅是上海,全国其他省市也开始出现类似的文件。国企资金大幅退出严重影响了股市的资金面和心理面。

  据一位国有集团负责人透露,上海几个大集团常年都有3亿-6亿左右的资金在券商处托管或者通过券商委托理财,总额估算不会低于200亿元。

  很难测算入市的资金量有多大,不过,每次央行紧缩银根或是主管部门发文限制,国企资金撤出都会导致市场剧烈震荡。

  2004年汉唐证券资金链断裂,其实也是受到上述发文的影响。上海五家机构在并未通知汉唐证券的情况下,将各自账户里已经被汉唐质押的所有国债卖出。

  发文还影响了国企资金对基金的投资,令新基金发行不振,老基金频频遭遇赎回,使得基金作为股票市场最重要的买方力量元气大伤。

  国企资金撤离市场一年多来,股票市场饱受资金匮乏之苦,重心不断下移。

  国资委的矛盾

  尽管7月11日监管部门表明了态度,但证券投资部门撤销之后,要重新运作起来,可非一日之功,上述上海久事公司人士表示。

  目前还没有接到有关方面的明确要求,如果有具体文件下发,公司将考虑重新将资金投入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在股权分置改革进行的背景下,允许国企资金入市有利于重建流通股股东的信心,国企有望成为继保险、基金之后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对国企资金投资股市,主管部门的态度也是几经变化,而国企资金也是几进几出,每次出入都在市场上掀起波澜。

  在国企与证券市场的相互作用中,国资委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在国企上市或增发融资时,往往强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国企对证券市场的投资上,则强调证券市场的风险。

  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主体其实是国有企业,但国资委禁止国有企业参与股市投资,似乎又在否定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这是一个矛盾的定位。”

  在解决股权分置的大前提下,国资委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要大家达成共识,那今年就是证券市场的转折年。”

  显然在解决股权分置和发展证券市场上,国资委、证监会必须保持高度一致。

  国资委态度的变化,使得国企重新入市成为了可能,而市场的重新活跃,又将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好的外部条件。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表示,可以理解国资委肩负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一味禁止并不可取,在投资渠道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闲置资金进入股市对于资产保值增值有益。“双赢与多赢才是我们真正期待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企资金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