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谈) 盈亏之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 12:59 中国证券报 | |||||||||
文/记者王维波 在半年报披露拉开帷幕之际,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也成批涌来,仅本周就有1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上半年的业绩预测公告,预增预亏不一而足。 对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投资者是欢迎的。业绩增长投资者当然高兴,在二级市场上
但对于某些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在盈与亏之间的反复,投资者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了。 比如某公司在4月下旬时公告,因经营形势逐步好转,预计2005年上半年将实现盈利(该公司2004年亏损近亿元),然而刚刚过了两个多月,即对原业绩预告进行修正,且幅度还不小,预计其2005年上半年将亏损6000万元左右。如此大的转变,惊得投资者目瞪口呆,无奈只好用脚投票,“三十六计走为上”,该公司股票当日也只有以跌停报收了,昨日再次拉出大阴线。这样的大阴线虽然是刻在上市公司的“脸”上,但亏钱带来的痛楚却是永远留在投资者心里。 与1300多家上市公司相比,这种公司是个别的,但这种现象却不是新出现的,各方面对此的不满和抱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为何屡屡出现上市公司玩“变脸”的把戏呢?个中原因值得研究。特别是有些公司在业绩预增时声大气粗,而在修正为亏损时也振振有词,似乎并没有觉得有半点不妥。但投资者眼明心亮,当其将原因归因于对某些投资的“计提”时,投资者不禁大声疑问:难道相关投资出现亏损是临时出现的吗? 其实人人都知道,某些投资的亏损早已出现了,恐怕亏的也不是个小数。只是公司不想将其亏损状况暴露出来,“家丑不可外扬嘛”。只是最后实在包不住了,只好“揭露”出来。 客观讲,这种现象也有一些实际原因,比如公司难控制或难以决定。但无论如何,这种突然的业绩变化对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是不公平的。因为对上市公司来讲,其某项目的亏损状况应是在掌握之中的,而广大投资者却是很难了解的。所以对此种现象,对此类公司,要求其对重大投资项目,特别是可能影响整个公司业绩的重大项目的盈亏情况进行披露,不应是过分的要求。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问题多多,虽有种种原因,但该透明的不透明应是重要原因之一。其结果是公司得不到监督,得不到制约,问题也就得不到解决,这样的经营公司要想好起来恐怕是难上加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