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 需要流动性支持 更需要信心支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07:34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钟正 昨日,一则“央行拟向5家创新试点券商提供‘流动性救助资金’性质再贷款”的报道在各大网站竞相转载。报道称,央行将借鉴国外金融市场解决短期流动性困难的方式,通过券商向股市注入资金。操作方式是由央行给获贷款券商建立专用账户,直接投资股票。再贷款首批额度为100亿元,年利率3.78%,获贷款券商自负盈亏。
记者经向权威部门求证获悉:在首批试点启动之际,国务院曾召集央行、证监会等部门开会,拟在向券商注资及再贷款的问题上,由证监会负责对券商进行风险摸底和分类,并提出风险处理建议方案,再由央行决定出资和实施方案。而对于昨日媒体的报道,权威人士表示有些内容是“捕风捉影”,相关措施还是“方向性的”,细节与技术性问题正在商量过程中。 有趣的是,针对这项尚未获得权威部门证实的支持政策,券商的反应却发生了分歧。部分券商希望得到央行再贷款,而部分券商却明确表示不需要再贷款。一家创新试点券商人士甚至表示,自身并不存在流动性问题,手中的资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 这家创新试点券商的态度说明了一个问题:当前市场不仅需要“流动性支持”,更需要“信心支持”。而从近期央行等部门的态度来看,“流动性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但似乎还没能有效地激发起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此间观察人士认为,必须从眼下的改革试点找原因。改革的根本宗旨是通过制度性障碍的消除,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恢复投资者信心。而正在推进的改革试点,就是要准确传递这一信息,稳定市场预期。但是,试点的效果似乎有些差强人意,原因是试点公司的改革诚意不尽相同。观察人士强调,两批试点中,大多数公司的改革方案获得了公众投资者的认可。但也有一些试点公司,特别是一些标杆性公司的改革方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后来者树立了负面的榜样,更重要的是伤了公众投资者的“心”。 观察人士表示,从两批试点情况看,民营企业大都已成为改革的积极推动者。而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东——国有股东和各级国资管理部门,则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类是积极贯彻落实“国九条”,努力创新,推动改革;另一类是消极观望者。观察人士认为,改革在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问题与矛盾会逐渐暴露。而解决问题与矛盾的思路只有一条:回到“国九条”所确定的轨道上来。只有不偏离这一轨道,投资者的信心才能得到真正恢复,市场才能迎来真正的转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