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科学调控 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 08:46 中国证券报

  实施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

  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与实施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密切相关。这一点在此轮宏观调控中反映得最为明显。特别是宏观政策的三个着眼点或特点对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快速增长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努力使短期宏观调控目标与中期稳定增长目标相一致。以控制供给为主的此轮宏观调控从中期的观点看主要是反“通缩”,而不是表面看的是反“通胀”。新一轮宏观调控是加强对供给过度增长的抑制,防止供给过度引起新一轮生产过剩及通货紧缩,以及引起当期资源供给的过度紧张、造成资源利用的严重浪费。金融货币政策的重点应主要放在对金融系统风险的控制和促进就业和消费的稳定增长上。

  2.今年加强需求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个别行业(房地产)的需求过度膨胀,防止经济增长出现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高度重视并有效实施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事关此轮宏观调控的成败。从亚洲国家经验来讲,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和最大风险是因房地产过度繁荣而引起泡沫经济。

  3.“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措施,体现了对行业增长不平衡、地区增长不平衡、城乡增长不平衡等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宏观调控由单向(一路松或一路紧)型设计向复合型设计转变,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充分考虑各地、各行业的增长差异性。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一个明显的挑战。

  把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地方政府要切实落实中央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使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使宏观调控的成果进一步巩固。要把短期调控房地产的目标和建立房地产业长期稳定增长的机制综合考虑,从根本上消除产生泡沫经济的隐患。要形成这样的共识,房地产业持续过度繁荣是难以持续的,合理的增长调整符合各地方及中国经济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尤其要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及演化为泡沫经济。重点是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三个“转变”。一是重新确立住宅消费和投资理念,二是加快完善房地产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三是改变和完善住宅的生产销售方式。(1)政府要引导大众消费,促进住房大众化需求发展,而不是鼓励大众投资。房地产商要尽可能提供相对廉价的住房商品,通过扩大规模和品质来盈利,要实现企业追求适度利润与政府的福利最大化目标相统一。对广大普通消费者来讲,住房是一个必需的耐用消费品,通过大众炒房甚至投资来追求巨大的增值空间是理论上的错误,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2)加快完善房地产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要在税收政策和行业风险控制和规范运作上要做长期有效的制度安排,特别是政府房地产政策设计上要以防止泡沫化、抑制投资炒作为目标。(3)改变和完善住宅的生产销售方式已经是一个迫切的任务,房地产的生产和销售方式不发生重要转变,那么投资炒作将会以各种形式重复出现,而且在现在的利益纷争格局中,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既要防止降温失败,又要防止降温过度。当前至关重要的是防止降温失败。

  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

  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防止经济可能出现的过度调整。将货币供应量M2和M1增长目标由目前的分别增长14%左右和10%左右提高到15%-16%和13%。同时,进一步优化信贷和金融结构:增加对就业作用大的非公有制经济的贷款投放;增加对中部地区的贷款支持,对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予以重点支持;制定更为宽松的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同时,提高监管水平。

  沿海地区增长模式需作战略调整

  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的条件下,就当前来讲,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将步入中期调整期和出口增长将明显放慢等,对沿海经济增长将形成较大的压力。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需要作适应性和战略性转变,重点是促进三个转变:一是加快从对房地产和外资的过度依赖中摆脱出来,降低投资和出口高增长预期,将促进经济增长的着眼点放在增加就业和促进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上来,统筹内需和外需,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二是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把促进中部崛起作为加快沿海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三是将经济的数量增长目标适当调低,追求适度快速增长下的结构效率和质量效率的不断提高。

  课题顾问:陈东琪

  课题组长兼本报告执笔:王小广

  其他成员:樊彩跃、解三明、丁瑶

  (执笔人:王小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