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金信系资金链面临危机 真正买家英格兰银行出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 14:5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勇 刘兆琼 杭州、上海报道

  无论是新鸿基,还是其它受让方,目前来看都是一个“过渡”。金信信托真正的买家英格兰银行已然现身。

  一位接近金信信托高层的知情人士透露,“7月18日将正式签署股权收购协议”。此后
,英格兰银行将成为金信信托的新控制人,而非此前某财经媒体所称的两个神秘民企。

  迟迟不现身

  知情人士透露,英格兰银行实力雄厚,其管理的资产规模在欧洲排名前五位。而且,在即将于7月18日签定的股权转让协议中,其收购规模将可能达到目前外资参股国内信托公司的股权比例上限。据了解,目前国内法规尚没有对外资参股信托的比例上限做出具体规定,而知情人士则表示:“这个上限可能是参照外资参股银行的相关规定执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收购的股权将接近20%。”

  不过,对于收购事宜,英格兰银行一直以来表现得十分低调,而且还与金信信托及原有股东签定了保密协议,要求各方在7月18日之前都对外保密。本报多次辗转联系金信信托现任董事长汪晓峰及其他高管,最终才获得确定答复。

  而且,此次收购的手法十分蹊跷,“事实上整个收购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知情人士表示,“它其实动用了一些‘过桥’机构来操作,等时机成熟了再现身。”

  此前,有消息称,今年3月,通和投资将所持有的金信信托1.4亿股股权(占13.78%)、上海金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1.96亿股(占19.25%)及浙江天声科的2277万股(占2.24%)共计35.27%的股权,悉数转让给上海和陕西的两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这两家民企事实上跟新鸿基有一定关联,收购应该也是受人委托而已,而新鸿基也不是真正的买家,现在收购情况基本明朗了,幕后的真正收购方露面的时机也成熟了。”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手法可以理解,“由于金信信托面临伊利事件和种种其他的原因,收购金信信托自然不比其他,其中可能会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利益,因此找一些机构代为进行前期操作,也是十分合理的。”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金信信托还将在近期与法国兴业银行签定三方合作协议,就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拓寻找方案。

  资金链紧张

  就在金信信托控制权即将明朗之时,金信系的调整力度也不断加大,除机构设置的调整、人事安排变动外,一系列与金信相关的上市公司股权也进行了转让。

  目前金信信托的董事长仍然是来自于新鸿基的汪晓峰,在新的股东进驻之后,领导班子也将会进行调整,不过汪晓锋的身份可能比较特殊,知情人士表示,汪目前已经不再担任新鸿基董事。

  在机构设置方面,今年4月份,金信信托研究咨询部的一个团队整体并入成都证券。资料也显示,目前,金信下面的研究部门已经划拨给成都证券。成都证券注册资本1亿,目前涌金投资和其下属的关联企业拥有成都证券50%以上的股权。

  该研究咨询部是信托和证券共有的一个支持部门,金信证券相关人员认为,此次研究人员的大量流动是金信系与成都证券的一次合作。不过,原金信信托研究部门的一位人士称,“成都证券由于只有经纪业务,没有资产管理业务,所以基本上是比较干净的壳。金信研究部门现在虽然属于开支部门,但是长远看,成都证券还是拣了个大便宜。”

  知情人士还表示,目前金信证券旗下的上海金信证券研究有限公司也正在寻找买家。

  而在资本运作方面,金信系近期似乎正在大面积地抛售资产。近日三爱富(资讯 行情 论坛)公告称,上海邦联将持有的3923万股该公司社会法人股转让给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月24日,康恩贝(资讯 行情 论坛)公告称,第二大股东浙大生物将其持有的该公司2900万股法人股全部转让给浙江中业。

  事实上,上海邦联是金信的重要投资平台,1996年由金信出资2000万元发起成立,在市场上的一系列投资动作包括:收购浙江广厦(资讯 行情 论坛)(600052.SH)、宁波富达(资讯 行情 论坛)(600724.SH)、新中基(资讯 行情 论坛)(000972.SZ)、特变电工(资讯 行情 论坛)(600089.SH)、大连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000881.SZ)、三峡新材(资讯 行情 论坛)(600293.SH)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

  “金信系的资金链已经面临危机,法人股转让是不得已。”接近金信核心层的人士称。

  多年来的二级市场的运作,让业内对金信系的印象主要停留在股票的炒作上,曾经被称为“江南第一猛庄”。而在控股股东改变后,金信系正试图摆脱以往的市场形象,重新打造金融服务品牌。

  一个多月前,金信信托与金信证券的总部都迁回了杭州,金信证券副总裁成勇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做大做强浙江,先要扎好根,做一个特色的金融服务商,同时我们也希望给市场的印象不再是以做自营为主的二级市场股票炒家,而是一个专业稳健的券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