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100年的煤炭储量30年采完 中西部资源浪费触目惊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 08:10 中国证券报

  记者陈忠华

  储国强万栋一边是资源相当紧张,而一边浪费又十分严重。

  记者近日在晋陕宁蒙等中西部能源省区采访时发现,随着以煤炭开采为主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开发力度的加大,这些地区以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为主的“集聚式”粗放发展模
式,给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正日益增大。

  针对此种状况,一些地方官员和专家、学者建议,有必要建立资源浪费问责制度,用以引导、规范地方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经济效益,逐步走上循环经济之路。

  “吃肥丢瘦、采厚弃薄”

  山西、陕西和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产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省区煤炭开采普遍存在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与我国资源紧张、能源吃紧的国情极不相符。

  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产区,山西省煤炭平均资源回收率只有40%左右,而开采技术落后的乡镇煤矿的回收率仅为10%-20%,每挖一吨煤要消耗5-10吨资源,这就意味着在低回收率的生产条件下,煤炭产量越多,浪费就越严重。而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每挖一吨煤只耗1.2-1.3吨资源,资源回收率为80%左右。

  据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组织的一份调查显示,该省目前的煤炭生产存在“吃肥丢瘦、采厚(煤层)弃薄”等掠夺式开采现象。榆林、延安两市的地方小煤矿都是采用已淘汰的旧式采煤法,回收率不足29%。

  许多从事煤炭行业的人士对开采中的浪费十分担心。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白宏说,按《煤炭工业技术规范》要求,矿井采区的回收率最低不应小于75%,但现在陕西省没有一家煤炭企业的回采率达到了规定要求,全省的煤炭资源回采率平均下来不到30%。有的煤矿从储量上看能开采上百年,但把回采率因素考虑进去,三四十年就开采完了。

  据介绍,现在开采煤炭的综采支架一般是4.8米高,但陕西、内蒙、新疆的大部分煤矿煤层都很厚,在新疆的一些煤层平均厚度就达五六十米,许多开采企业不论煤层是十多米还是几米,都只是吃肥丢瘦地从中间开采那么一趟,大量资源就这样浪费了。在目前煤炭开发热火朝天的鄂尔多斯,大量十多米厚的煤层都是这样吃“白菜心”式地开采,而且一些大型煤矿浪费资源更大。

  按要求,开采较厚的煤层要采用分层技术,逐层开采。但由于分层开采在第一层开采完后不仅需要一年以上的沉积,在第二次开采时还需要做人工围顶,相对来说开采成本增加,工艺复杂,企业一般都不愿意采纳。白宏说,虽然分层开采技术目前已十分成熟,但目前陕西省境内的煤炭开采企业没有一家采用这一技术。另外,采煤过程中煤的伴生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山西省目前的煤矸石堆积量大约为10亿吨,煤矸石也是一种资源,只不过发热量比原煤小,大量煤矸石堆积存放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空气和地下水;与煤共生的煤层气(俗称瓦斯),一般被作为废气排掉。

  阳泉煤业集团是全国煤矿矿井煤层气抽排量最大的矿区,也是全国进行煤层气井下抽放较早的矿区之一,但抽放出的煤层气八成以上白白空排浪费。以2003年为例,阳煤集团生产矿井共抽放煤层气2.5亿立方米(纯甲烷),但年利用量仅为3414万立方米,其余全部排向大气,利用率不足20%。

  记者发现,这些浪费现象在一些能源产区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些领导干部都不了解具体的采收率,许多人说法不一,很少能听到确切的数据。某煤炭大市煤炭局一位干部称,地方煤炭企业的回采率能达到50%-60%,中央企业能达到70%。而就在这里的一位中央企业部门领导告诉记者,除了露天开采,根本不可能达到70%的回采率。

  节约资源仅成“口号”

  目前西部能源开发中出现浪费现象的,不仅仅存在于小型开采企业,而且存在于大中型国有企业,其原因也不仅仅是不掌握开采技术,而是目前国家在资源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长期以来,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配置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国家行政划拨无偿使用,另一种为象征性地交纳一点资源费。矿主们往往“不花一分钱”就拿到了大量资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煤矿很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崽卖爷田心不疼”,采“肥”丢“瘦”,采易弃难、采“厚”(厚煤层)扔“薄”(薄煤层),资源回收率极低,浪费触目惊心。

  煤炭资源浪费严重,集中凸显了目前的资源管理实际处于“无人管状态”。据能源专家介绍,许多煤矿一旦各项手续审批到手开始挖煤后,就与政府管理部门很少发生关系,政府部门根本没有去监管企业的生产,考察其资源回采率多少,企业的生产情况,政府根本不知道。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就完善体制,理顺政策,制定强有力措施,强制推行资源节约。

  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白宏说,目前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非常弱,现在能源开发热起来,但对开发中的浪费现象却少有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在法律法规上也没有什么强制措施。过去煤炭管理部门核销储量时,有规章制度可循,但现在都是煤炭企业自己干,自已核销就完了。虽然各大企业搞分层开采的技术都撑握了,但却没有人搞过,不论多厚的煤层就只开采一层。

  对资源的勘探规划滞后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在陕西和内蒙古一些地区,许多矿区都没有详查,也没有统一的开发规划,政府部门的多头管理使一些地方开发秩序混乱。如长庆油田与各县区的钻采公司在同一区块争夺资源,经常发生冲突。这种无序局面在煤炭开发上更为明显,出现在同一区块上并存多家企业挖煤情况。在这种混乱局面下,许多企业都是挑肥捡瘦。而能源富集区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较其它地区企业在资源获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近年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拉动下,直接卖初级产品就能得到巨额利润,产业的惯性促使这些企业满足于粗放式发展。用最快时间收回投资、赚大钱,是企业最为关心的,而对投资搞资源节约、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保护环境,则热情不高。

  “守着丰富的资源,让企业花钱费功夫搞节约,真是太难了;再说浪费纯粹是企业行为,又不是犯罪,节约资源不就是一句口号吗?”个别煤炭、焦化、电石、铁合金企业老板私下里对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建立资源浪费问责制

  一些政府部门领导和能源开发企业负责人呼吁,国家应从国家战略大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解决西部能源开发浪费问题,对目前的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减轻对资源的浪费。要用法律法规和市场调节双重机制约束和规范,使能源开采企业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资源,实现保护性开采。国外一般都实行准入制,对能源开采企业的规模、回采率、环保等指标都有严格要求,要提高办矿准入条件,使开采企业建立在较高的办矿技术水平上,达不到标准的不准建矿。

  白宏认为,廉价甚至无偿占有资源是造成浪费的重要根源,一是要对资源补偿费的改革,由现在资源补偿费按产量征收改革为按资源消耗量征收,即按划分给开采企业的资源储量来计算,如果企业浪费了,仍需交纳补偿费。二是要调整资源税征收办法,制定资源回收率的评价标准,按资源回收率确定相应的收税标准,资源回收率越底,资源税越高,或用回收率除税率计算收税标准,从税收上促使企业提高回收率。

  实际上,一些地方和企业就如何有效遏制资源浪费现象进行了有益探索。山西吕梁是一个煤焦大市,也是高耗能产业集聚的地方,资源浪费问题突出。为引导、规范企业行为,该市今年出台了包括能源消耗(主要是煤和电)、劳动生产率和环境保护在内的重点企业考核办法,以全省同行业的能耗、环保等标准作为考核”硬杠杠”,并制定了对企业的奖励办法。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引导员工节能降耗,制定了能源责任制考核标准,以能耗标准考核工序绩效,节能降耗情况与员工的奖金挂钩,提高了员工们的节能降耗积极性。

  “建立资源浪费‘问责制’,对促进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十分必要,”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宏英说,“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公众参与、企业的责任心提高和问责制的建立,其中问责制分两个层面,一是负有第一责任的企业;二是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

  王宏英认为,政府应成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不断提高高能耗行业的技术准入门槛,将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等指标纳入对企业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并配以严格的奖惩制度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

  一些专家和学者建议,对涉及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部门及企业,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首先,包括项目的规划、立项、审批、监督、管理及其经营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问责制,责任要细化到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直至到人,层层定制度、级级有责任,杜绝推诿扯皮;其次,还要引入科学的决策机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企业,立项前应举行专家论证会和听证会,从源头把关,形成资源节约的有效机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