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业界观察) 八年“暑促”促出了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08:22 中国证券报

  阿清

  很难说清暑期促销究竟始自什么年月,实际可能比8年的时间要长,之所以要说成8年,是因为一个与暑促关系密切的节日——中关村电脑节,从1998年算起至今已是第8个年头。中关村号称全国最大的IT卖场,方圆数里之内汇集了天南地北、海内海外为数众多的商家和产品,堪称全国IT市场的风向标。因此要论及暑促,就不能不从中关村和中关村电脑节谈起

,虽然它只是搭了一个舞台,演出什么剧目还是要由生产厂商作主。一年一度的暑促是中国IT市场的一大特色,对促进和推动IT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格局的演变,暑促曾经拥有的神奇功效正在慢慢消失,以至有人喊出“暑促无用”、“暑促当止”的口号。

  卖场:促销总是好事情

  一个专业化程度很强的卖场,是产业市场达到较高成熟度条件下的产物,大卖场则是其高度成熟的标志,中关村的发展演变过程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在IT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产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生产厂商稀少,产品供不应求,IBM一台数百上千万的计算机要排很长时间队才能买到手,此时的IT就无所谓卖场不卖场,促销更是闻所未闻。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中国政府和企业要想尽办法才能从一些隐秘渠道买到国外的二手货。此后至90年代中期,中国IT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壮大,并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中关村便逐步形成了商家云集的格局。而当我们达到相当高的生产能力后,中关村随即转化为大型的商品集散地,销售额急剧攀升。

  产业高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产品极其丰富,市场竞争激烈,而激烈的竞争必然促使厂家采取更加多样化的营销策略,因此促销的形式出现了,并且愈演愈烈。在笔者的记忆中,早在90年代中期,大张旗鼓的促销活动已经比较普遍了,比如“联想1+1”。此时的中关村还没有“暑促”一说,但暑假期间针对学生家庭的促销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气候。卖场本身不生产产品,赢利大小全看卖出东西的多少,因此卖场对一切扩大销售额的活动都是举双手赞成。俗话说“买卖好不在税上”,生意的好坏也不在于利润的大小,关键是要有顾客上门。在商家云集的中关村,暴利时代早已结束,薄利多销才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因此,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几乎每一天、每一时都在上演,已经远远超出暑促或冬促的时间范围。这是“暑促无用”论调的主要依据,然而只要促销的作用还比较明显,只要生产商、经销商对于促销的热情不减,暑促就难说失去了生命力。

  厂商:又爱又恨价格战

  所谓促销,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正常的销售方式之外有意地加力推一下。推什么呢?可以是添加(捆绑)一点小东西,可以是提供更多服务,可以是有奖销售,当然采用最多、效果最明显的还是降低价格。虽然从理论上说,促销不应当仅仅是以降价的单一方式体现,但实际上它却正是体现为一种价格战,因为价格战最为灵验,屡试不爽,则必然趋之若鹜。年年暑促,价格战都是最强的主旋律,说明多数厂商对其情有独钟。其实有些厂商是不喜爱价格战,甚至痛恨价格战的,然而当其他厂商都在这么做的时候,你不跟风又不行,内心自然非常痛苦和害怕。客观地说,害怕价格战的大多是那些整体实力不强、创新能力较差的小厂商,一方面是因为平时已经将利润降到较低水平,再降则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品牌不够响,即使降价也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最近几年间,PC市场价格战极其惨烈,众多小品牌纷纷被击垮,最终退出了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暑促(以及其他的“促”)具有优胜劣汰、净化市场之功效,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故而值得称道。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持续不断的价格战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让潜在客户头脑昏乱、无所适从,进而影响他们的购买意愿。

  买家:便宜越来越难捡

  IT的促销活动此起彼伏屡见不鲜,往往一种产品却有着数种不同的价格,而且产品的更新速度和降价频率极快,“一年降一半,三年就淘汰”已经成为业界广为人知的格言。在此情势下,买家要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实在是太困难了。去年暑促期间,笔者买了两个大件:一个8000元的笔记本,一个1700元的MP3,都是名牌。当时感觉价格很优惠,一时高兴得像捡了多大便宜似的。没想到还没出一个月,那款笔记本的光驱就由DVD换成了Combo——价格没变;又过俩月,那款MP3便降到了1200元。两厢合计,相当于我多花了好几百的冤枉钱,真是窝火。

  俗话说“卖的总比买的精”,然而每每有厂商做出令人震惊的举动,价格一砍就是一大截,“吐血”、“跳楼”似乎已显得极为平常,其背后却是一个普通消费者永远无法探知的秘密。日前,Dell将其一款高端笔记本一次性降价6000元,虽然给了竞争对手猛烈一击,却也让人对其实际的价值产生诸多怀疑。Dell是如此,其他厂商以及笔记本之外的其他多数产品实际也是如此,这是IT市场的一种传统和现实。价格大战导致价格混乱,然而厂商的利润不断被打薄,消费者因此捡到便宜也是事实,只是我们会慢慢觉察出,这种便宜已经越来越难捡了。其实是否捡到便宜,主要在于心理感受,价格高低尚在其次。大量的促销活动将人们的价格承受力不断压低,一定程度上将对市场销售起到相反的抑制作用。惟其如此,近几年的暑促呈现日渐衰退之势,便不显得有多么奇怪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