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宏观调控政策可轻微放松——从当前价格运行的问题看宏观调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08:16 中国证券报

  在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预计上半年将增长9%以上,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4%,低于去年同期;煤电油运紧张状态有所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5月份同比上升2.4%,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抑制。

  但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减缓,许多初级产品价格出现下降;二是新粮上市价格下降,近两个月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如钢材、水泥降价幅度偏大,钢材中的线材销售价格已跌破生产成本价,煤炭价格趋稳,低质煤价格略降。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说明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是正确的,既抑制了部分行业过热,又未导致经济滑坡。今后宏观调控的总体部署不宜变动,在继续管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的原则下,为了防患于未然,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对某些环节的调控力度可适度微调,使松紧更加适宜。

  一、价格运行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

  从世界经济环境来看,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需求增幅明显回落,特别是美国实行反通胀的紧缩政策,使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4、5月份以来,世界主要初级产品价格如钢铁、有色金属价格、许多化工产品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这与去年世界经济加速增长、需求快速增加、主要产品价格上涨的国际环境是不同的。另外,今年以来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在上升,影响到我国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也在上升,导致进口价格下降与出口成本上升,这与去年美元汇率下降的环境也不同。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今年汽车行业已经进入调整期,生产增幅大幅度下降,产生的相关需求也大幅度下降;同时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今年以来也出现逐月明显回落的趋势,其增长幅度明显低于投资的平均增长幅度,对相关的钢铁、建材等需求增长也明显减缓,由此引发建筑用钢材价格已经连续十一周下降。加之最终消费增长的缓慢,前期出台的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控制资源性产品出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抑制了上游产品价格的过快上涨,使通胀的压力明显减小。

  二、粮食价格出现下降,给农民增收增加了困难。

  今年4、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中粮食价格同比连续出现了1.7%和1.6%的下降,环比连续出现了0.1%和0.3%的下降。6月下旬,中等混小麦全国平均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69.5元,比年初价格下降了9.7%,中等红小麦价格为每50公斤68.01元,比年初下降了8.2%,中等白小麦价格为每50公斤72.02元,比年初下降了7.0%。早籼稻价格为每50公斤72.17元,比年初下降了5.3%,晚籼稻价格为每50公斤75.53元,比年初下降了2.2%。新粮上市的小麦价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没有新粮上市的稻谷价格,豫鄂交界有些县的新麦收购价已跌至每斤0.61元。目前新粮尚未大规模上市,粮食收购价格出现的明显下降值得重视,如果在新粮大规模上市后,价格进一步下降,这将影响今年农民的收入增长,对此应进一步完善应对措施,稳定粮食收购价格,确保农民的收入增长。

  三、生产资料出厂价格走势与生产资料销售价格走势背离,价格运行情况更加复杂。

  目前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与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的运行出现了反向变化,即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持续加速上行、涨幅明显高于去年,而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明显低于去年,且有回落的运行态势,两者呈现反向变化。这是在本轮价格上涨以来(2002年11月起)出现的新情况。1-5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采掘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7.7%、26.4%、11.1%,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2、18.8和4.5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采掘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8.2%、34.1%和11.1%,均为今年的最高涨幅。与此相对应的是,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出现明显回落。今年1-5月份,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上涨5.8%,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9.0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比上月下降1.0%,其中钢材、有色金属、化工产品这三大类重要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分别比上月下降2.7%、1.9%和2.8%。另据全国价格监测机构的监测,钢材交易市场价格已经连续十一周下降,目前多数钢材价格已经低于年初的价格,其中建筑用钢材价格比年初已经下降了10%左右,近两个月钢材降价幅度偏大,钢材中的线材销售价格已跌破生产成本价。这种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与销售价格走势相反的现象,是本轮价格上升以来(2002年末以来)还从未出现过的。一方面说明价格上升的成本压力增大,一方面说明价格的需求拉动作用在减小,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经济和价格的运行可能面临新的变化,应引起密切关注。

  四、化肥、住房价格上涨过快,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许多抑制化肥价格上涨的措施,各地政府和价格部门也作了大量工作,遏制了化肥价格迅猛上涨的势头。但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及需求的增加,今年以来化肥价格上涨幅度仍然较大。根据各地价格监测机构的监测,5月份国产尿素的平均价格超过了1883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24元,涨幅为17.21%。6月上半月,国产尿素全国平均零售价为1916元/吨,比今年年初上涨了4.23%。全国有8个省、区、市尿素的价格超过了2000元/吨,最高的价格达2130元/吨。而且,化肥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这将对今年农民的增收带来一定的压力。另外,近两年房价的上涨超过了居民收入的上涨,对居民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7%,而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上涨15.2%;今年一季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0.5%,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6%。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房价的上涨速度。由于房价上涨过快,居民收入增长又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导致居民买房的支出压力逐年增大。由于住房是多年积攒、一次性集中支出的消费,因此房价的过快上涨既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又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动力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涨幅减小或降幅加大的现象,上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有减弱的迹象。

  本轮价格上涨的特点之一就是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的程度大大的减弱。在两年的上游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之后,去年下半年以来下游产品价格刚刚有所上升,目前又因为上游产品价格涨幅回落而出现涨幅回落的现象。从出厂价格来看,加工工业出厂价格涨幅已经由2004年9月份5.9%的近期最高涨幅回落到今年5月份2.7%的涨幅;一般日用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由2004年10月份3.0%的近期最高涨幅回落到今年5月份1.9%的涨幅;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已经由2004年9月份3.2%的近期最小降幅增加到今年5月份3.5%的降幅。从居民消费价格来看,衣着类消费品出厂价格已经由1.0%的近期最小降幅增加到今年5月份2.2%的降幅;交通通讯工具消费价格已经由2005年2月份0.6%的近期最小降幅增加到今年5月份1.4%的降幅。

  六、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自我循环可能出现障碍。

  本轮价格上涨的特点,不是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价格上涨转移,而是上游行业之间相互消化、自我循环,主要是靠汽车、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产生的巨大相关需求,消化了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使上游产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良好的循环发展。但今年以来,作为目前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发展进入调整期,1-5月份全国汽车产量仅增长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4.2个百分点,其中轿车生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0.9%,增幅下降36.7个百分点。另一个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今年以来也出现逐月明显回落的趋势,1-2,3、4、5月分别累计增长27%、26.7%、25.9%、24.3%,其中5月份房地产投资仅增长17.9%,比当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约11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上看,近期房地产投资增幅继续下降的势头可能难以改变,这会对上游的钢铁、建材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需求动力消失,甚至使相关的上游产品价格出现下降。目前建筑用钢材价格已经连续十一周下降,建筑用钢材价格比年初价格已经下降了6%以上,一些品种的价格每吨比年初下降了1000元左右。这一变化值得高度关注。

  七、企业消化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能力在减弱。

  由于上游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而工业消费品价格持续低迷甚至下降,今年以来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回落。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27.9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全行业亏损,1-5月份净亏损10.3亿元;化纤行业利润下降44.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48%;建材行业利润下降31.3%;电力行业利润下降18.8%;电子通信行业利润下降7.3%。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77.5%,而去年同期分别为增长0.4%和下降8.9%。上述情况说明,由于石油、煤炭等基础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企业的利润大幅度减少,而亏损在大幅度增加。而且,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不仅仅是下游行业的普遍现象,许多上游行业也同样出现了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随着石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以及电力、运输价格的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将更加严重和广泛,对此应高度警惕。

  鉴于目前价格运行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价格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因此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要进行适当的微调。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要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今后宏观调控的总体部署不宜变动,宏观经济政策不宜随市场的轻微变化或偶然变化就频繁调整,要给市场自身调节的时间与环境,特别是对于老百姓欢迎、对经济长远发展有利的政策,即使遭到部分人的反对,也应坚持。对于前期宏观政策措施取得的调控效果要有正确的判断,对于调控效果在预期之内、现实效果符合调控目标方向但尚未达到调控目标的,应坚决坚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