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6月股市政策急风暴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 15:45 新民晚报

  短短一个月内出台政策之密集可谓空前 

  刚刚过去的6月股市,我们经历了跌破千点的绝望,也感受了“6·8”大涨的惊喜,但最值得一说的是:这个月出台的政策之密集前所未有。往往是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前一个《通知》,后一个《意见》又出台了,紧跟着是另一个《办法》,把今年6月说成政策之月,应该不会夸张,沪深股市15年的历史上还难以找出一个如此的政策之月。

  为什么这个月会出台如此之多的政策?

  6月政策急如风

  解读6月所有的政策,可以清晰地发现一条主线,那就是围绕着股权分置改革。

  2005年6月8日,沪深股市发生井喷。6月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基金管理公司将其固有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

  紧接着,6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在上午突然联合下发两个《通知》,调整股息红利税收、暂免征收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中发生的股权转让印花税。

  6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6月15日,央行两种救市思路齐出——给予券商再贷款和汇金直接注资银河证券,这表明,央行第一次尝试通过汇金注资重组一家券商的方式来化解券商风险。

  6月16日,在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的同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公布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国有股股东为保证控股地位所必需的股份应继续持有。

  又过了3天,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吹响了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动真格的号角,公布了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名单,42家上市公司步入第二批试点。

  6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破天荒地为中国证监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是万能的,但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则是万万不能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准备再进行第三批试点了。

  我们发现,这个月围绕解决股权分置而出台的政策,不仅仅出自证监会一家,而是涉及国资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多个部门,显示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

  如风政策为哪般

  6月里出台这么多的政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打好股权分置改革这一仗。这一点,仔细分析这些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配套制度就能看出。

  比如,《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股东可以通过从资本市场增持公司股份等手段,巩固和增强自身在上市公司中的控股地位,确保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的顺利实现。这给市场一个明确信号,即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上市公司国有股东不仅仅是通过资本市场出售所持股份,也会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需要,从资本市场增持公司股份,进而有利于拉动市场对公司股票的需求,维护公司股价。也就是说,国有股权在获得了流通权后,不一定会减持,相反为了强化控股地位,有可能会增持。这使得市场对于国有控股股东的行为预期进一步明朗,说白了,作为国资委对股市改革的第二次表态,其核心就是国资委在严控股市扩容压力,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利益。

  股权分置改革作为一场没有参照系的攻坚战,必然影响投资者的预期,出台的这么多政策就是为了消除不明朗的因素,稳定市场,像“回购”政策,也是稳定股价的措施之一,减税政策体现了对股市的关爱与支持。

  政策调整还有空间

  关于中国股市是政策市的说法由来已久,那么,6月出台那么多政策,是否更显出这样的特征?

  6月27日的“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尚福林:是不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政策市?尚福林回答说:近一时期市场上推了一系列的政策,我们也注意到有人说这是“政策市”。实际上这些政策都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举措。《国务院九条意见》当中的第三条,这条叫“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作为一个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资本市场,在制度建设层面还存在着政策不配套的问题。

  尚福林指出,和成熟市场不同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现在这个阶段需要调整和完善的政策措施确实比较多,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在发展资本市场方面基础薄弱,一方面市场自身的基础性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地完善,另一方面支持市场发展的外在环境也需要在很多方面作出改进。

  事实上,全世界的股市都有自己的政策,美国市场上的“401K条款”我们目前还没有,正如尚福林所说:从整体上看,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方面,政策调整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还要学习成熟市场上的一些做法,进行研究、推进。看来,鼓励投资资本市场的政策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

  本报记者 许超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