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财经时评) 今年不会出现通缩和经济快速下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07:46 中国证券报

  特约撰稿张立群

  今年4、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均为1.8%,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4%。与上年3.9%的涨幅比较,回落比较明显。对通货紧缩和经济下滑的担心也随之增加了。但我认为,今年不会出现通货紧缩和经济下滑的情况。

  物价开始走低是增长趋于稳定的表现2003年以来,新一轮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过热苗头。主要是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投资增长太快。另一方面,由于粮食连年减产,粮食供求出现缺口,粮价和食品价格上涨较快。这些情况导致生产资料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出现较快上涨的态势。经过采取措施,投资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在市场调节下,生产资料的生产能力则增长很快。据有关统计,钢的生产能力已达3亿吨左右,今年还要新增5000万吨;在建发电装机去年底为3.9亿千瓦,与运行的发电装机能力大体相当(不包括去年新投产的发电装机),今年新投产发电装机预计达6500万千瓦;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迅速发展。随着结构性供求缺口的缩小,物价水平必然开始走低。目前在居民消费价格方面已经有所表现,预计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从下半年开始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这些变化确实预示了未来市场空间缩小,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减弱。但还不会出现通货紧缩和经济快速下滑的局面。

  平稳较快将是经济走势基本特点

  今年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将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供求缺口缩小将使物价涨幅略有下降。全年经济将呈现较高水平稳定增长的特点。

  首先,投资和出口增长将趋于稳定,消费继续保持活跃。到目前为止的投资增长情况表明,去年以来控制投资增长的措施及其调整,对稳定投资增长是有效的。但也要注意到,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企业和地方在市场上的发展空间很大,发展热情很高;据有关情况估计,企业自有资金、地方政府掌握的各类资金、民间资金都比较充裕,外部资金流入也比较活跃;在建项目投资具有较大刚性。如果控制不当,还可能有投资反弹的危险。目前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也很大。在此背景下,预计投资增幅不会很快下降。1-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4%,与去年全年增幅比较,仅仅降低了不到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

  其次,近年来外贸出口高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开始更多地转向国际市场,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以及民营经济等企业成分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出口增长。与此同时,这些产品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大,考虑到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状况略差于上年、我国对资源性产品出口的限制加强等因素,可以认为出口条件总体不如去年,出口增幅也将低于去年。当然,在前述积极因素支持下,出口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综合分析,全年出口增幅在20%左右。

  另外,在就业和收入增长的支持下,消费活动的内容会不断丰富,享受型、发展型消费会进一步拓展,住、行方面的消费也会继续增长。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步提高,到今年2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12.78万亿元。综合看,在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家庭收入和储蓄水平继续提高等条件支持下,消费需求将继续稳中趋旺,1-5月份,居民消费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个百分点以上,预计全年增幅也将高于上年水平。

  综合上述三项需求分析,今年国内外需求将保持较高水平稳定增长,这必然会拉动经济在较高水平稳定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仍然会达到9%左右,不会出现快速下滑。

  警惕通缩迹象采取必要措施

  加强对家庭买车、买房活动的合理引导。居民家庭的买车、买房活动,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头,也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必须高度重视和合理引导。目前购车需求趋于稳定,要注意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考虑资源、环境条件,引导其持续、合理增长。买房需求的构成比较复杂,涉及的方面比较多,近年来一直增大较快。目前看,主要是控制投资性、投机性的买房需求,继续支持居住性买房需求。

  适度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根据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支持。适度增加东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商品房建设供地,抓紧清理闲置土地,加快存量土地的合理使用,特别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土地的集约利用;严格按照土地使用规划要求管理房地产开发活动,坚决打击投机性土地囤积行为。房地产业适度加快发展,对于稳定投资增长,支持经济增长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对稳定房价发挥重要作用。

  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努力稳定我国外贸出口环境,完善出口协调机制,努力保持出口的稳定增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