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薛彦平 纽约报道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883.H K )决定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消息传出后,国内掀起了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空前热情,华尔街最近也将关注焦点转向了这起中国企业近年来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由于收购交易发生在极其敏感的能源市场,更给人一种“风吹水面层层浪”的感觉。
美政经猛虎待摆平
中海油是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但在国际市场上仍属中等偏小的石油公司,优尼科公司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华尔街人士基本看法是,收购者与被收购者势均力敌。但中海油有一个强大竞争对手,这就是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石油公司。
我们可以对三方情况做一个基本比较,2004年,中海油日产油气38万多标准桶,优尼科为41万捅,雪佛龙则高达250多万桶,中海油总收入为66亿多美元,优尼科为82亿美元,雪佛龙则为1553亿美元,中海油净利润为19亿多美元,优尼科为12亿美元,雪佛龙为133亿美元,中海油的现金接近27亿美元,优尼科为25亿美元,雪佛龙则接近147亿美元。
以雪佛龙目前的财务地位,要想用现金一口吞下优尼科也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它选择了股票置换加现金的模式,只需付出44亿美元现金,其他75%为换股。
中海油选择了全现金收购模式。中海油可以动用自己的现金储备,可以从总公司获得贷款,也可以从中国国内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但对其财务地位仍是一个挑战。一些国际评级机构正在密切关注这起收购对中海油债信等级的影响。
随着“廉价石油”时代的结束,美国对石油资源日益重视,收购优尼科将扩大中海油的能源储备基础,对于这个前景,美国政界一些人很担心。
新泽西州民主党参议员约翰·科兹尔说:“外国控制战略资产将成为一个严重问题”,更早些时候,来自加州的国会众议员理查德·庞勃和杜恩堪·亨特等人致信布什总统,要求严审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计划。
从监管程序看,美国政府也可能对中海油收购施加阻挠,因为这起收购必须经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这个跨部门机构的严格审查,审查的标准是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届时,中海油和优尼科公司都必须向该委员会提交足够的文件。
成功收购须越四道坎
中海油今年1月就提出收购优尼科公司意向,但该计划因故被搁置数月,雪佛龙公司趁虚而入,在4月初与优尼科达成了初步收购协议。为了防止优尼科公司中途变卦,雪佛龙还与其签订了5亿美元的解约赔偿协议。6月10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了雪佛龙的收购计划,美国证交会也将进入文件批准程序。所以说,时间对雪佛龙公司更有利,雪佛龙准备充分利用这一点。
另外,雪佛龙的重点可能转向美国政界,争取在市场监管和国家安全利益框架下获得优势,至于雪佛龙是否提高收购条件,现在还没有消息,但华尔街一些人认为,即使雪佛龙不提高收购条件,优尼科董事会和股东中支持这个收购的人也不在少数。目前,优尼科只表示将尽快研究中海油的收购条件,但4月份与雪佛龙达成的初步收购意向仍然有效。
在这种背景下,中海油应当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充分考虑收购优尼科后的财务处境和企业文化的转换。优尼科是一家有115多年历史的美国公司,虽然几经重组,但从未与一家中国公司有过这样的关系,美国企业中都有强大的所谓“工会文化”,任何危及工人就业的收购都可能导致工会的抵制。
第二、充分考虑到美政界某些人借此发难,将此次收购动机解读为中国获取国家战略储备资源,可能会遭遇美国国内强大的政治阻力,在相关准备上要充分,对收购策略的调整要及时和灵活(针对美国国内政治气氛的变化)。
第三、尽力加快收购操作,防止其他公司中间插入,当然更要关注对手雪佛龙的动向。由于在收购价格上缺乏优势,雪佛龙可能将收购策略重点转移至监管程序上,施加必要的影响,同时还可能加快与优尼科公司的主要机构投资人联系,获取支持。
第四、充分利用于自己有利的舆论。譬如,美国公司对发展中美经济关系持积极立场,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首席执行官李·雷蒙德日前曾警告说,美国政府阻止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将“铸成大错”,美国许多公司也不希望其在中国的业务和投资受到美国政府阻止收购优尼科的影响。
美国奥本海默一位石油分析人士明确警告:美国政府阻止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将会损害美国石油公司在全球的发展,况且布什总统和美国政府的一些官员一直在指责俄罗斯没有对美国石油公司开放国内市场。
中海油方面最近已经表示,可以将部分资产出售给美国公司,收购也不会影响优尼科员工的就业前景。华尔街有一种推测,最后中海油是否与雪佛龙联手收购优尼科公司资产,这可能也是一种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