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QDII临近 > 正文
 

时过境迁刮目相看QDII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 11:39 证券时报

  □尤旭东

  6月17日,一则《关于保险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保监会的网站公布,但停留时间不长便被撤下。《通知》的出台无疑被市场视为QDII的前奏。而QDII对国内股市而言一直又是一个相当敏感的字眼。每当出现关于QDII的传言,股市都会表现不安。而涉及QDII的政策需要诸多部门包括证监会、外管局、保监会、银监会共同制定,每个部门
都会有各自的考量,所以有关方面的慎重也是可以理解的。

  客观地讲,保险资金染指QDII已是大势所趋。对保险公司来说,国内外币投资工具少,保险外汇资金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目前保险外汇资金除少量同业拆借和购买境内外币债券外,主要存放在境内商业银行,没有其他投资渠道。近年来由于境内外币存款利率不断下调,保险外汇资金运用收益率不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业保持健康发展。基于此,保险业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保险外汇资金运用收益率,完全是正常的。

  QDII机制的运作涉及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投资者的资格认定,二是进出资金的监控,三是许可投资的证券品种和比例限制。关于资格认定,去年8月由中国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已经对外汇资金境外运用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外汇资金量、资金运用能力、内控制度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在准入环节上做到严格把关。关于资金监控,《办法》中已明确规定建立托管人制度和协同监管机制,并实行专用账户管理。在许可投资的证券品种和比例限制方面,《通知》中也作了明确规定,包括“保险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股票,目前仅限于中国企业在境外发行的股票。”“保险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股票总额,按成本计算不超过国家外汇局核准投资付汇额度的10%;投资一家机构发行的股票不超过该机构发行股票总额的5%。”可以说,在技术环节和制度保障方面,保险资金涉足QDII已是水到渠成。

  目前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发生了变化,我国已经不属于资本短缺的国家。而通过保险外汇资金推动QDII的实施,将是对资金流出管制的一个突破。同时,也是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放开的一个必要步骤。近来种种新出台的外汇管理政策表明,外管局正将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管制,从而为跨境资本流动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

  有市场人士担心QDII会增大中国股市的心理压力,其实大可不必。从现实情况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财险在香港上市集资约500亿港元,政策允许这几家保险公司投资H股的资金估计为50亿港元,总体资金规模非常有限。保险机构还要有一个逐步熟悉和了解海外资本市场运作、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引进和培养相关人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外汇资金不会大量流出境外,实际上对国内A股市场资金分流效应不明显。

  事实上,数百亿规模的“地下”QDII军团早已登陆香港H股市场。券商、私募基金、外资银行、地下钱庄等都有热钱暗渡陈仓的通道。在此情形下,QDII的实施只是将正常的海外投资需求纳入可监管、可调控的轨道而已。另一方面,近两年沪深股市的市盈率已经在事实上与香港股市逐步接轨,前期对于QDII的恐惧心理,在市场中已经得到基本消化,相信这方面消息面因素已不致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

  启动QDII更多是一种制度创新的尝试,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有序开放的必由之路。引入QDII制度还可以为境内机构学习国际先进的投资理念创造条件,进一步促进内地资本市场的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对中国股市也是长远利好。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