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陈昌华这位以研究投资为职业的一流分析师很少考虑自己的资产该如何投资。对于个人理财,陈昌华无奈地笑道:“我赚的钱基本都放在银行。一是没时间打理,二是我也不能买有利益关系的股票,所以基本不涉足股市。”
在《每日经济新闻》采访过的名人理财中,陈昌华可能是最厌恶风险的一位。
他对A股市场涨涨跌跌的高低起伏研究得太透了,也见多了股市一夜之间造就百万富翁或让人一贫如洗的事例。对他而言,所从事的工作已经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投资”。为了规避风险,他对自己资产的理想投资目标就是———不亏本。一年两年不亏本也许很容易,一直不亏本就不是一件易事了。
买房不能盲目买涨
陈昌华最大的一笔投资可以算是房产。
香港的房子很贵,但房产在他的总资产中占了近一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他先后买卖过三套房产,一套比一套面积大,但都不是出于投资的目的,而是为了自住。因此房子对他而言,消费的意义大于投资。他第一次置业,正是房价的高峰时期。随后,房价起起伏伏,但他却能基本保持不亏微盈。
根据自己买房的经验,陈昌华认为“盲目买涨”是楼市投资的大忌。
陈昌华第一次置业时,香港楼价就在不断上涨,之后由于金融危机,楼市一路狂跌。买楼投资的人近乎全军覆没。因此他得出一个结论,怕房价再涨而慌忙入市的做法是错误的,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才合理。
陈昌华的金融资产大部分都存在银行里,组成完善的货币组合。美元、欧元、港元和人民币等都是他组合的一部分。因为近几年汇率波动剧烈,这样的组合可使总资产值保持平衡,不至于在不知不觉中资产缩水。
陈昌华不光是不买H股和红筹股,甚至连香港的蓝筹股也不沾。在这位股票分析师的眼中,蓝筹股的性价比还没达到他所要求的水平。至于海外市场的股票和基金,他也很少涉足,因为根本“不了解”。这大概又与他的工作有关。他的深切体会是,如果不到实地调查,你很难真正了解一家上市公司。
在养老规划方面,陈昌华也显得非常保守。香港雇员都会参与一项强积金计划,定期购买基金,作为养老保障。基金种类有很多,陈昌华却只会挑选其中债券型的一类,因为风险最低。
A股已显现投资价值
由于职业关系,陈昌华不能公开推荐某只个股或基金,但他对大势的判断仍然是许多投资者都想了解的。
陈昌华说:“在一片悲观情绪中,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正在显现。”很明显,尽管投资的情绪非常低迷,可对投资者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今大盘在千点左右,很多股票都处在非常便宜的价位,也许到了该入场的时候了。
个人炒股不如选基金
该用什么标准选择个股呢?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陈昌华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周期性行业的盈利前景会弱于消费行业。但他也强调,周期性行业的股票大多数已经跌到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消费类个股尽管被看好,但股价又偏高,确实是比较难以选择。
难道投资者非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可吗?陈昌华建议,个人投资者,最好选择一只好股票基金,而不是挑个股。他认为,A股市场资质差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实在很难避免“踩地雷”,还是要相信专家的意见。毕竟有很多股票基金在过去几年都有不俗的表现。如果连基金都不善识别,那么干脆买指数基金。在市场稳步上涨时买指数基金最为经济,因为成本低,又能跟上大盘的涨幅。
谈到即将推出的权证,陈昌华的态度比较谨慎。尽管目前投资细则尚未出台,但根据香港现有的权证交易情况,这是一项风险远高于买卖股票的投资方式。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权证的风险远大于股票,而股票的风险又远大于基金。”
陈昌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部主管,主要负责对国内A股进行研究,也是香港投行业中长期跟踪内地股市的资深分析专家。2001年,陈昌华被《亚洲货币》评选为最佳中国分析师,2000年路透社中国香港地区的调研中,被选为名列第三的最佳中国经济学家/策略研究家。
陈昌华看A股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投资A股市场要注意什么问题?
陈昌华:A股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绩差股占了绝大部分,高素质上市公司太少。个人投资者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即使是好的公司,市盈率也不低。而一个值得投资的A股上市公司必须业绩非常好。A股市场不是没有这样的蓝筹股,但数量不多。
《每日经济新闻》:上市公司素质不高是否与监管不完善有关?
陈昌华:A股的监管条例已经比较完善和成熟,但是否能够贯彻和执行却是个问题。比如独立董事制度,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但是独立董事到底有多独立,却很难讲。
《每日经济新闻》:为什么说A股不太适合散户投资?
陈昌华: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透明度不高。我要了解一家企业,就要去当地做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权证是一个新的投资品种,对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陈昌华:权证交易在香港叫做窝轮,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在香港,个人投资者也会投资窝轮,不过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常有经济实力的,专门请投资顾问为他们提供操作建议。窝轮的涨跌一是看正股的股价,另外还有投资期限。它能够放大正股涨跌的幅度,风险很高。
刘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