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新评谈_焦点透视 > 正文
 

就当前而言 改革可能比开放对中国更重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6日 17:49 中国经营报

  作者:贺军

  2005年已快过半,回想新年伊始的时候,中央确定2005年为改革年。5月12日,国务院在中南海召开了经济形势座谈会。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消除阻碍经济发展和经济不稳定的体制性根源,切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要下大决心搞好政府自身改革,这是使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的关键。

  如何来理解改革年?如果只停留在过去的概念上来泛泛理解,恐怕就错会了中央强调改革的深意。在笔者看来,现在重谈改革,既是中国整个改革进程的一个延续,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之后的需要。

  要理解新形势下的改革,就不能不谈到开放。中国在1978年以后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的进程。过去二十多年,我们更多的是用开放来促进改革,打开窗户,打开门,拆掉围墙,用引进的市场经济洪流冲掉了僵化的体制。“改革就是开放,开放就是改革”,这正是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的写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是以开放促进改革的典型。在以机制改革与建设为特色的改革过程基本结束之后,中国需要更大的推动力,来促进更深层次的改革。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突飞猛进,开放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更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与此同时,在开放大潮下,中国经济社会也面临了开放之后的直接冲击,中国社会经济体系中的深层问题也在积聚和暴露,表现在许多方面。

  以全球关注的“中国制造”为例,长期以来,在出口创汇、吸引外资、发挥比较优势等指导思想之下,国内的各种资源向对外经济部门大量集中。随着“中国制造”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的大潮之中,反过来又加速了资源向对外部门的聚集。在政策资源上,大量含金量极高的土地政策、税收优惠、各种政策性减免、倾斜……都向外资提供;在劳动力供给上,各地的政策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看似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供应,并且将劳动力成本压得极低,以至于一些先开放的地区的民工竟然十年之内没涨过工资;在区域经济上,很长时间国内都忽视了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性,尤其是忽视了落后地区的市场培育和建设。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转化成“搞运动”式的开发和支持;在培育内部需求上,长期以来我们只重经济增长,只重外需、出口增长和顺差大小,而忽视了内地需求的培育,以致内需到现在都还是国民经济中的一块“短板”。

  再以对外开放中的“以市场换技术”为例,这种思路并没有错。然而,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外资更多是把中国作为一个市场和制造工厂来看待,并没有如我们所愿,在获得市场的同时把与之相当的技术“教”给我们。

  再看国企改革与民企的发展。笔者认为,国企改革这么多年,全国人民已经为国企改革支付了巨额成本,但它们的改革以及为增加人民财富所做的贡献,与这种成本是很不匹配的,虽然说前期成本的付出是要有相当代价的。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失业情况、银行因国企而产生的巨额坏账,以及当前为国企改革继续进行的巨额投入,其中的效率是值得反思的。与之对比的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这么多年以来,民企的发展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但从面向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来看,中国民企的发展还十分孱弱。在一些重要的市场领域当中,仍然是国企一统天下。当经济出现过热而需要调控时,也是民企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

  再看“三农”问题、国内市场建设、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诸多问题,没有一个不与中国的对内改革有密切联系。可以说,就当前而言,改革可能比开放对中国更重要!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