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高歌猛进之后 迪康弃成商自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9日 17:5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岳战野 成都报道

  6月10日,深圳贸业商厦以3.8亿元的价格要约收购迪康集团持有的成商集团(600828)65.75%的法人股,尽管扣除占有的成商9000万元后,迪康还能从这笔交易中获得2.9亿元的现金,但是成功交易的背后的实际情况却是迪康通过无奈的退出而自救。因为在经过激进的扩展后,迪康现在可能面临着数十亿元的债务压力。

  迪康的困难是怎样造成的

  一切的变化都还要归于迪康药业的上市,2001年,迪康药业发行5000万普通股,融得5.1亿元的资金,成都一知情人士表示,正是在资本市场上IPO的成功,使得当家人曾雁鸣与迪康对待发展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年起,迪康集团逐渐确立了激进的投资风格,在很多条战线上突飞猛进。

  从2001年上市一直到2004年,是迪康扩张和投资最为剧烈的时期。我们可以大致罗列出迪康在这段时期内的主要支出。在对外并购上迪康大约支出现金6.8亿元。 2001年到2003年迪康在投资方面支出合计为5.7亿元,超过公司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募集资金的总额近1亿元。 2004年,迪康药业的对外投资骤降为4900万元。但是,在2003年收购成商集团后,成商集团的投资由2003年的1.44亿元增加到1.9亿元,两年合计投资3.3亿元,而迪康集团投资人民置业也有6400万元,2004年迪康系列的公司投资总共为4.4亿元。

  在这四年里,迪康主要的对外支出至少超过了17亿元现金,扣除上市时募集所得近5亿元,迪康对外净支出至少不低于12亿元左右,这还不包括迪康那些没有对外界公布的投资,比如在房地产数以千万的投入,以及一些即将需要支付的收购款项,比如迪康在去年曾经以1.8亿元的资金收购重庆医药,但是这笔资金依然没有支付。

  尽管迪康收购的企业都没有在经营上陷入非常大的困难,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迪康并非全部以自有资金进行扩张,而是依靠举债的方式进行,这就承担了巨大的偿债和财务成本的压力。不幸的是,这些收购来的企业收益也许能够抹平财务的成本,但是对于偿还本金却是无能为力。迪康集团一位管理人员认为,迪康在这四年里的盈利不会超过1亿元。也就是说,迪康现在至少面临着数十亿元的债务压力。

  在几次已经到期的债务中,迪康对抵偿的股权都做了解除后的再质押,以获得银行的展期,但是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如果经营不见起色,这只能使企业越来越困难。

  成都一知名民营企业的老总对记者表示,能够在四年里实际承受10亿元以上投资的民营企业到现在成都也不多。

  成商未能救主

  迪康于是把赌注押到了成商集团。

  迪康在去年就已经感受到资金压力,迪康内部一位管理人员说,由于迪康大多是短期债务,2004年已经有一些债务到期,银行开始要求履行合同,但是这时迪康的资产负债率还比较低,资产状况比较安全,因此,银行对迪康的债务追讨并不紧张,许多到期债务都得以展期。

  不过在迪康看来,这已经不是一个好兆头,由于迪康集团持有的股权被大量质押,融资能力明显受到压抑,在药业方面再进行的大规模投资已经没有可能,已经投资的项目效益也不见好,迪康于是把赌注押到了成商集团。

  2004年,成商集团对外进行了三个大规模的投资,形成了“百货零售、超市连锁、汽车贸易、房地产”的四轮驱动的产业格局。成商集团一位管理人员透露说,迪康集团在2004年对成商集团的期望已经非常高,不但在几次投资中积极参与,主动配置资源,更是连续几次更换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希望成商集团能带来惊喜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这几次投资均没有收到任何效果,甚至出现亏损,对于资金已经非常紧张的迪康来说,再也等不到这些投资开花结果的那一天了。

  2.9亿能够盘活迪康吗

  眼见投资依然没有效果的迪康在2005年开始了自救行动。

  先是与成商集团签署了一个标的明显不对等的资产置换协议,成商集团为此需要付出1.7亿元的现金的差价,而且在意向协议签署后的一个月里,已经预付了9000万元的现金。

  随后,迪康开始出售成商集团,按照双方的收购协议,在扣除迪康占用成商集团的9000万元后,迪康在这笔交易中还能获得2.9亿元的现金,但是这2.9亿元能把迪康的一盘棋盘活吗?

  据一位知情人士分析,迪康的债务肯定远远超过2.9亿,现在就看这2.9亿元怎么花。是把这2.9亿元用于偿还部分到期的债务以缓解债务压力,还是把这2.9亿元拿来继续增加产业的盈利能力?这最终还是取决于迪康集团的债务究竟有多少,一位银行界的人士说,如果债务的数额过大,无论哪种方式,都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迪康集团在这时应该根据自己的负债情况和资产情况,制定一个全面的债务重组计划,甚至让债权人也参与进来,彻底解除债务上的风险。而不能靠卖一些资产维持一段时间的权宜之计。

  而据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迪康集团在前一段时间已经在开始研究衡平信托的转让问题,而且还与一些收购者进行了谈判,但是衡平信托在成商集团转让以后还是否会出售,迪康集团并不愿意对本报记者做出回答。

  迪康现在关心的是,能否以战略上的退缩来换回公司的安全。对于迪康来说,壮士断腕的做法和这个教训虽然悲壮和沉痛了一些,但是总比血本无归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