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打造全流通强弓 连出利好欲绷弦催牛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 10:12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胡朝辉 来源:中国经营报 这一切绝非用“救市”两字可以概括。从6月7日到6月13日的短短7天时间,管理层连续出台了7项刺激股市上涨的政策,其全力呵护市场的良苦用心昭然若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要想让全流通这支“箭”去若流星百步穿杨,必须要
引弓:“叫好不叫座” 5月9日,首批全流通试点企业登场。此前一天,沪、深证交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联合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详细规定了试点流程,并对相关事项作了周密安排。 一位直接参与试点企业方案设计的人士分析“选在4月29日晚上公布《通知》,完全是出于避免市场过分波动,而出于同样的考虑,管理层同时决定利用‘五·一’长假拟定试点方案。” 然而市场的表现却使管理层的良苦用心付诸东流。5月9日消息公布当天,沪指下跌了近30点,长假后的第一周,沪指累计下跌了50余点。 市场反常表现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5月10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召集有关人士进行座谈。5月15日,尚福林公开表态,全流通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 但首批试点企业之一,5月16日恢复交易的金牛能源(资讯 行情 论坛)却以近6%的跌幅报收。 有专家指出,市场对试点预期过高以及试点带来的不确定性,是造成大跌的主因。 绷弦:利好催生“井喷” 6月3日,沪指最低跌至1000.52点。此时距离首批试点推出不足一个月,而沪指已下跌了近150点。 当日中午,尚福林出席了上海市上市公司工作会议。在会上,尚对全流通改革进展表示满意,并称“后续将有政策扶持”。 6月5日,尚福林在出席基金会议时要求,基金业要充分发挥基金作为证券市场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知情人士透露,此后出台的一些政策,已经在这两次会议上有所风闻。例如允许基金公司以自有资金购买自己管理的基金、允许上市公司回购、允许试点上市公司增持流通股等等。 6月6日,沪指大涨20余点,是5月9日推出试点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 6月7日,“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允许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并依法予以注销,6月16日,证监会发布正式通知。 6月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的行为。 6月8日,沪指大涨80余点,创“6·24”以来单日最大涨幅。政策威力初显,“强弓”雏形已现。 待发:新利好再铺路 “进入6月以来,管理层利好频发的真正含义是,首批4家试点企业的表决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支持,而6月中旬的表决结果将直接关系到首批试点的成败。”某证券公司一位资深分析师认为。 就在首批试点临近表决时,6月1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第二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二批试点公司进入启动阶段。 但随着第一批试点公司表决结束,市场再次出现连续下跌的走势。 6月12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增持社会公众股份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允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6月16日,正式通知发布。 “此举显然是为了吸引试点公司买进股票,毕竟买比卖对市场的影响更积极。”华夏证券的分析师张宏业分析说。 6月13日,上交所制定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颁布。虽然推出权证的本意是推进全流通改革,但有关权证推出更有利于机构做空的说法在市场中一度盛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权证的推出使全流通改革又多了一个选择。 华夏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经过前期的试点和经验总结阶段之后,全流通改革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底线和博弈规则逐渐明确,管理层会逐渐提高自己在改革中的推进力度,改革由“股东自主决策”阶段进入管理层强制性推进阶段。经过前期的调整之后,市场有望在这一阶段出现实质性的反转,而反转的契机就是反映管理层强制性推进改革内容的相关政策的出台。 这就是说,已经轮廓初显的“强弓”,还需要尚福林再紧一紧弦,方可力保全流通之“箭”势如破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