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新评谈_焦点透视 > 正文
 

年度“亚洲财长”为何花落中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09:18 中国财经报

  夏祖军

  6月10日,英国伦敦。应邀参加八国集团和中国、印度、巴西及南非四国财长(G8+4)对话会的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同时收到了另一份邀请———出席英国《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05年度亚洲财长”颁奖晚宴。这份由英国伦敦《金融时报》(FinanacialTimes)集团出版的杂志,至今已创刊79年,它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评出杰出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今年
将这一称誉颁发给中国财长,既是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赞誉,也是对中国财政政策的肯定。正如金人庆在颁奖晚宴的致辞中所说:“将2005年度‘亚洲财长’的称誉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长,这是我个人、我的同事和中国财政部的殊荣,也是对中国政府采取宏观经济政策,使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努力的赞誉。”宏观调控及时有效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2003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当年一季度GDP的增速达到9.9%,全年为9.1%。同时,中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又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在钢铁、冶金、房地产、建材等行业发展太快,出现了局部过热的同时,还有能源、交通、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中国政府敏锐地觉察到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初步消除了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但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主要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机制尚不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大、能源和运输瓶颈约束依然突出等。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国政府决定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5年在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

  在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宏观调控在过去的2004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通过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了抑制,实现了“四个遏制”和“一个避免”。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大幅减产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猛上涨,特别是一些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信贷货币一度增长过快势头也得到了遏制;乱占滥用耕地严重的势头也逐步得到了遏制。同时,避免了一次经济上大的起伏。另一方面,在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增长速度比较快、活力比较强、效益比较好的良好势头。去年GDP增长了9.5%,财政收入增长了21.4%,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了38.1%,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这表明,中国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是及时、有效的。这为中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正因为如此,《银行家》杂志把年度“亚洲财长”的目光投向了中国。正如该杂志主编泰姆威尔在颁奖晚宴上所说:“这个国度成功实现可能已经过热的经济的软着陆的坚定决心和努力,赢得了全世界的感激和赞扬。”财政政策功不可没

  2004年,财政部党组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突出促进从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这个薄弱环节和控制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两个方面,加强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步照耀到广大农村。金人庆就任财政部长不久就提出的这一理念,如今已化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措施之中。

  2004年,在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吉林等8个省份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其他省份降低或自主降低农业税税率1到3个百分点。到2006年,绵延了数千年的农业税有望全面取消。29个省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河北等13个粮食主产省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品种实行了良种补贴,同时对中央直属垦区和66个粮食主产县购置大型农机具实施补贴。中央财政为此共计安排补助支出313.2亿元。安排380亿元国债项目资金,主动配合调增用于农业;新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主要用于粮食主产区,并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63.16亿元资金由有偿使用全部改为无偿投入。

  同时,认真落实教育、卫生、文化新增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2004年,安排补助资金2.96亿元,用于支持地方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并从彩票公益金中安排3亿元用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继续支持实施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等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以对农村中小学贫困生免费发放教科书、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资助高校特困生生活费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资助贫困生财政投入体系,为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受到了学生和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好评。

  这一系列财政支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出现了转机,确保了中央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入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战略的顺利实施,为调控整个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2004年投入“三农”的财政资金总量超过26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48%。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其主要作用是消除经济周期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弥补市场的不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其中的关键是审时度势、相机抉择。

  在金人庆担任财政部长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他就提出了“相机抉择”的政策理念。他说,“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和完善。”对宏观经济来讲,货币政策更多的是管总量,财政政策更多的是管结构。在宏观调控中,这两个政策应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取得调控成效。但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相机抉择”。他的这一理念,无疑是推动财政政策发生重大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体现在具体措施上,2004年首次调减了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规模,当年安排国债项目资金1100亿元,比上年减少300亿元。并调整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结构,主要用于农林水、生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以及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等新情况,适当放缓了国债项目资金拨付进度。

  同时,积极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按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改革原则,中国财政足额安排出口退税资金,积极组织协调,及时完善相关办法,确保了改革的顺利实施。除及时办理当年出口退(免)税2187.74亿元、确保正常需要和“新账不欠”外,还通过使用超收收入,利用由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而增加的中央库款余额,全部清偿了历年欠企业和地方的出口退税。这项改革的成功推进,提高了国家信誉,维护了政府形象;有效缓解了出口企业和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状况,降低了出口企业的财务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和发展能力,推动了出口大幅增长;促进了财政收入体制的完善,提高了地方政府参与出口退税管理的积极性。

  当年还在东北地区部分行业试行增值税转型改革。2004年推进这一改革时面临减少一部分财政收入和刺激投资增长两个矛盾。中国财政从促进经济和财政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采取投资过热行业暂不纳入试点范围和实行增量抵扣等办法,较好地化解了上述矛盾。自2004年7月1日起,对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等8大行业实行了增值税转型试点,允许纳入试点范围的企业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实行增量抵扣办法。同时,对东北地区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允许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或摊销期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或摊销期限,并将内资企业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统一提高到1200元/人月。增值税转型等改革方案的及时推出和顺利实施,既有效促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将增值税转型改革推广到全国、促进经济和财政发展奠定了基础,又为财政充分发挥调控职能作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财政还积极支持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2004年,中央财政及时安排拨付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补助资金199.47亿元,共安置职工53.75万人。积极推进并完成了第一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工作。调整铁路系统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促进铁路体制加快改革。支持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进行财务重组和改制上市,等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财经交流与合作在广度与深度上日益拓展。在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亚欧财长会议等多边论坛上,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都能听到中国财政的声音。利用国际经济舞台,金人庆积极阐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等发展理念,同时积极倡导改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和发展理念创新,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和协调国际经济事务的姿态。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亚洲财长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