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问题久拖不决可能影响宏观经济走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02:31 第一财经日报 | ||||||||
范建军指出,综合来看,可以给出的新老划断时间点就是今年年底 本报记者 徐以升 发自北京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幅度放缓的趋势已经渐渐形成,但由于银行业受制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信贷规模继续下滑,在继续控制土地的情况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不容乐观。
范建军表示,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银行业改革上市以及汇率体制改革等问题看,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是越快越好,而综合观察来看,可以给出的一个时间就是今年年底。 “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使股市失去了一项重要的经济功能——长期资本融资功能。”范建军认为,这样一方面使很多公司无法在股市融资,加大了间接融资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已上市银行失去了一条常规的外部资本金融资渠道,从而限制了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而在目前情况下,信贷规模萎缩必然导致整个经济的融资规模下降,从而给宏观经济走向罩上了阴影。 梳理一下今年以来的信贷规模增长,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4月末、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12.4%、12.5%和13.0%,同比增幅分别回落6.2、7.4和7.1个百分点。 “货币市场利率走低,银行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仍然是信贷偏‘冷’,其原因是资产规模扩张受到资本充足率的严格限制——银行资本金的增加速度远远低于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速度。”范建军表示。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到2007年1月1日,中国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大多数银行面临的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仍然很大。 但问题在于我国的银行普遍缺乏正常的外部资本金补充渠道。范建军表示,发达国家的银行补充资本主要通过利润留成和股市融资来增加权益性资本,但我国正处于改革进程中的银行大多将利润冲销历史坏账,而政府注资又不能成为制度性的常规补充渠道。“理应成为补充渠道的股市融资却因为股权分置以及投资者信心等问题而受到阻碍。”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浦发银行。4月19日通过发审委审核批准增发7亿股的浦发银行不得不因股权分置问题而搁置增发计划。2004年凭借发行60亿元次级债才勉强将资本充足率维持在8.03%的浦发银行已经不得不重新思考年度的资产规模扩张计划。 “不仅是已上市银行的融资问题,正处于股改关键阶段的中行、建行也迫切需要我国资本市场尽快走出困境。” 范建军表示,股权分置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国有银行A股上市的时间将会大大延迟,而只在中国香港上市是不够的。同样,如果不尽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我国130多家证券公司和40多家基金公司就会继续饱受无米下炊的煎熬,这对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同样不是一件好事。目前的焦点问题就是股权分置问题能否尽快解决,并在此之后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从现在的试点情况来看,第一批四家试点公司已经耗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两家通过,一家失败(另一家本周五表决),如果第二批试点有40家公司,这需要多少时间呢?试点过后就算是不再进行试点,全部推开,这需要多少时间呢?”范建军表示,能较快地解决问题当然最好,三个月最好但不太可能,而综合考虑来看,最好争取用半年的时间也就是到今年年底解决问题。 范建军甚至因此建议,由于目前所实施的试点方案实际上是针对流通权对价进行非连续性的讨价还价的方案,从时间因素讲,更可行的全流通方案必须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全盘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个久拖不决的方案等于没有方案”。而政府要成为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具体地说,必须由政府出面选择一个能够“包容”上市公司差异性的总方案,并强力推行。这类似“刮骨疗伤”,虽然有阵痛,但耗时短、恢复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