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谐振效应”带来井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 08:01 中国证券报

  兴业证券王春

  在沪深两市持续低靡数月,甚至跌穿千点整数关口之际,一股来自于场外的神秘资金力量大举登场。“资金推动”是任何一轮反弹行情的先导,市场本身连续暴跌所蕴含的自发、内生性上涨要求构筑了新一轮反弹的基础,而近期管理层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无疑是市场暴涨的催化剂。市场以自身的走势再次证明了“久跌必涨,久涨必跌”的自然规律

  报复性上涨来自“谐振效应”

  在前期市场的连续暴跌中,尽管我们发现多数A股的估值水平已趋于合理,但投资者仍然无限放大了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乃至投资与出口回落等负面因素,加上股权分置试点所蕴含的巨大不确定性,市场陷入普遍的迷惘状态。而市场连续暴跌所带来的流动性缺失,更导致了市场进一步的非理性下挫。对于投资者个体来说,在不确定市场中选择退出观望应该是理性选择,但正是个体的理性导致了投资者群体的非理性,从而带来市场对负面因素的过度反应。

  相反,诸多正面因素却被市场忽略,如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使得投机资金大量流出,寻找新的投机目标;债券市场与货币市场不断走低的收益率预示着场外巨额资金暗潮涌动;股份回购开辟了上市公司向二级市场“注资”的可能性;QFII要求大幅增加额度;股权分置试点配套政策利好及相关暗示频频出台等。可见,正是有了诸多因素的铺垫,市场才迎来了报复性反弹的契机。

  股市大涨之时,多数投资者着力打听是否又有重大利好政策出台。事实上,正如“催化剂”本身只能改变化学反应进程,无法改变反应结果一样,无论多么重大的政策出台,也仅仅是在恰当的时机扭转了市场的“非理性趋势”,但无法改变上市公司基本面价值长期变动趋势所决定的历史轨迹。投资者所看到的我国股市中广泛的政策博弈行情,仅仅是各类利空或者利多因素长期累积后,借助政策力量集中爆发、出现“谐振放大效应”的必然结果。

  资金供求决定短期趋势从市场存量资金来看,以基金为代表的场内主力机构并不具备非常充裕的现金,笔者前期预测基金可动用资金约350亿元左右,基金一季度重仓股流通市值约4200亿元,按照上述可用资金计算,仅仅能够推高重仓股上涨10%左右(考虑到其它资金参与,估计也仅能够推高市场约15%)。从时间进度来看,按照日均50亿成交计算,则预计仅仅能够维持7个交易日左右的强势。因此,从存量资金角度来看,未来市场持续反弹的高度并不乐观。

  与此相反,近期若有新的增量机构资金入市,则市场反弹的高度又应另当别论。目前,市场广泛流传会有平准资金、特别拨款等缓解市场流动性的政策举措,但笔者预计其大规模推出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能够推出,从政策酝酿到资金入市,也将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市场也无法在资金真空下长期强势运行。

  笔者预计近期唯一可能的增量资金,会主要来自场外游资以及保险、社保、企业年金等机构。从历史经验看,游资并不能支持市场强势反转,而保险类资金则由于尚处于股市试水阶段,突然大规模介入股市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预计近期市场仍将延续强势特征,但从行情性质上来看,更可能仅仅是一次较大力度的反弹行情而已。

  股票供求决定中期趋势从中长期趋势来看,宏观面所决定的股票估值水平,以及供求面所决定的股票稀缺程度仍将决定未来市场的中长线运行趋势。

  从宏观基本面来看,笔者已多次预测未来几年的股市运行趋势很可能类似于1993-1999年,即“持续的恐慌性下跌—中短期报复性上涨—持续弱平衡市”的三阶段趋势。目前,市场正在进入“中短期报复性上涨”阶段,这决定了本轮反弹区别于2002年的6.24行情,而更可能类似于1994年的8.01行情。总体来看,与未来可能出现的持续弱平衡市相比,近期出现的报复性反弹仍然很可能是短暂的,阶段性的,但却可能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最大的一次投资机会。

  从供需平衡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未来市场将出现一个全新的市场供需平衡机制,即政府的“政策调节器”与市场的“自动调节器”共同决定未来市场的中长期趋势。

  应该说,政府过去一直借助控制新股发行节奏的方式,来控制股票市场供需平衡,从而达到间接调控股市的效果。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入纵深阶段,以及股权回购逐步得到推广和拓宽(未来可能突破公司法,推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由全新的股权文化所决定的市场化供需“自动调节器”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全流通市场和股份回购背景下,一方面,当市场出现严重的非理性下跌时,股权回购将成为一种趋势,从而改变市场供求关系,维系合理价值平衡;而另一方面,当市场出现严重的泡沫或者高估时,上市公司将大量释放获得流通权的非流通股,引导市场回归合理价值。

  在未来市场“自动调节器”力量越来越强的情况下,笔者预计本轮报复性上涨之后,市场将很可能进入较长时间的弱平衡市。而这种弱平衡市被重新打破的唯一条件,很可能意味着我国股票市场的重建工作已经完成,宏观经济出现了新一轮的快速复苏,以及新的投资者队伍开始了“追梦之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