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走出国门的上市公司逐渐习惯了各式各样的反倾销时,随着国内维C生产企业被诉反价格垄断,国外的反垄断也首次波及到了国内企业
主持人:万宁嘉 宾:华泰证券研究所 彭海柱
主持人:美国公司起诉中国维生素C生产企业价格垄断已有一段时间。那么,近几年维
生素C的价格走势究竟如何呢?
彭海柱:6月1日,华北制药下属的维尔康药业有限公司收到了美国纽约东区联邦法院的传票,称自2001年12月起中国维尔康药业、维生药业、江山制药、东北制药等6家企业联合操控出口到美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维生素C价格与数量,触犯了美国及加利福尼亚州的《反垄断法》,使美国公司蒙受了损失。原告表示要索取3倍的不明损害赔偿以及其他辅助赔偿。
美国公司诉讼称,自2001年12月起中国维生素C企业操纵维生素C价格与数量,美国公司为什么要从2001年说起,就有必要对维生素C的历史价格走势做一简要分析。
维生素C在2001年由于罗氏和巴斯夫等八家企业试图垄断生产和中国企业爆发价格大战而基本处于价格的谷底(当时维生素C价格3美元不到),在欧盟对这八家企业处以罚款后,价格垄断同盟也基本失败。此后,日本武田公司和瑞士罗氏公司先后退出维生素C生产领域,造成维生素C市场短缺,全球维生素C价格一路攀升。在2003年,维生素C最高报价超过12美元/公斤。而价格的高涨,使得许多已经停产的维生素C企业又恢复生产,已经生产的企业则开始扩产,形成供大于求局面,维生素C价格也开始一路走低,2004年国内维生素C价格平均在4.6美元附近,2005年前5个月的价格同2004年相比,价格略有变化。
主持人:从您的分析来看,维生素C价格的起起落落,基本是市场需求变化所导致。美国公司欲对一个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导致的正常的价格波动提起诉讼,出于什么考虑呢?
彭海柱:在市场波动中,维生素C产业向中国转移这是不争的事实。且现在维生素C价格比起2001年谷底价格还是要高出一大截。由此容易给人造成中国企业垄断维生素C价格和数量的表象。而且由于维生素C可广泛地用于药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及动物饲料等,这些消费具有刚性特征,当美国相关企业难以承受维生素C价格时,加上企业本身具有较强的保护意识,就很容易提起反垄断诉讼。
主持人:从华北制药的公告来看,目前美国公司的反垄断诉讼仍停留在法院受理阶段,估计最终的判决可能会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如果一旦国内的维生素C生产企业被判存在价格垄断行为,并被施以惩罚性措施,将对我国维生素C相关企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彭海柱: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维生素C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的维生素C产量占到了全球的60%,且我国维生素C产量80%用于出口。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国内维生素C对欧盟、美国出口维生素C占到总出口额的七成以上,其出口金额分别为1.17亿美元和9000万美元。目前美国市场上维生素C的85%市场份额为中国企业所占有。
反垄断诉讼对企业的影响巨大,首先表现在它将大幅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因为一个反垄断诉讼往往被拖上几年才能有结果,在诉讼期间,虽然企业的市场情况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企业不得不花费巨资去从事反垄断诉讼,造成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其次是反垄断诉讼结果不确定,最坏的情况甚至会将企业逼出其所在行业。
具体到各家企业,在维生素C四大企业中,东北制药已将维生素C业务转让给母公司,其上市公司中不再有维生素C业务。而其它三家上市公司其盈利则主要依靠维生素C业务。虽然目前这些公司的经营还是一切如常,但至少人们的心理预期已经发生改变。因为一旦这些维生素C业务有个风吹草动,那么公司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就将是随之而发生的事。
主持人:尽管这次维生素C反垄断诉讼的结果现在还难以预测,但联系到我国加入WTO后所遇到历次“反倾销”调查,给国内药企有什么启示呢?
彭海柱:简单来说,国内原料药企业原先的那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的“低价+规模”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国内药企应该尽快走到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