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薛彦平纽约报道
6月2日,布什总统同意了美国联邦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威廉·唐纳森的辞职请求。唐纳森的市场监管生涯可以用几句话概括:短暂,只有2年半时间;轰轰烈烈,任内大动作很多;惹人争议,监管过严树敌太多。
2002年12月,在美国投资者和公众舆论对公司丑闻的一片谴责声中,SEC主席哈维·皮特因“失察”而辞职,唐纳森被布什总统提名为SEC主席。安然和世界通讯公司对投资者的欺诈事件曝光后,美国投资者和公众舆论将矛头直接指向了联邦市场监管。所以,唐纳森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美国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华尔街人士的一般看法是,唐纳森在市场监管上是一个强势人物。上任不久,唐纳森就开始雷厉风行地整顿美国金融市场。首先,对违规公司进行严肃处理。唐纳森2003年2月正式履新。4月,SEC就对华尔街10家投资银行的违规行为罚款14亿美元,将美林证券Blodge t 等华尔街重量级分析师扫地出门。10月,SEC对美国基金市场展开调查整顿,包括帕特南投资公司在内的多家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撞到了枪口上。今年3月,SEC对纽约证交所7家最大的证券经纪公司的违规交易处罚,使它们一共付出2.5亿美元代价。
其次,加强公司内部治理。以公司违规活动为突破口,唐纳森将加强公司治理视为首要任务。他要求对公司董事会制度进行改革,减少高层经理对公司决策的控制和操纵,增加独立董事人数,扩大股东在决定董事会人选上的作用,他还要求共同基金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达到75%,董事长一职必须由独立董事担任,要求对冲基金在SEC注册并提供重要决策信息。最后,对证券市场进行改革。2003年10月,唐纳森与纽约州总检察官斯皮策联手,将纽约证交所主席格拉索赶下台,从而为纽约证交所内部改革创造条件。唐纳森要求纽交所加强内部控制,清查和处理违规操作的证券经纪人,为美国和全世界投资者提供一块投资净土。
唐纳森的“铁碗”监管引起美国商界许多人的非议,尤其是一些大公司,对唐纳森的改革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他们认为,唐纳森某些监管措施给美国公司内部管理造成障碍,影响了公司竞争力。一些人则认为,扩大公司股东权利的做法势必引起董事会混乱,而强制要求共同基金独立董事比例达到75%,更超越了SEC市场监管权限。代表大公司利益的“美国商会”过去两年一直在游说美国国会议员和政府要员,坚决反对唐纳森的某些措施。即使在SEC内部,加强监管力度和推动市场改革的措施也遭遇阻力,共和党籍成员认为唐纳森的一些措施完全是多余。美国中小公司则抱怨说,严厉的市场监管措施导致公司管理成本上升。
唐纳森不仅得罪了华尔街投资银行和美国大公司,也惹恼了某些政界人物。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对他的改革就颇有微词,认为过分严厉的市场监管反而会扼杀美国商业活力,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则对唐纳森加强对冲基金管制的做法不以为然。
事实上,把责任都推给唐纳森是不公正的,他只是执法者。美国市场监管日益严峻,是因为2002年夏天通过的《萨班斯—奥克莱法》,在法律环境、美国投资者和公众舆论压力,唐纳森别无选择。
唐纳森去职给SEC一些政策能否继续制造了悬念。譬如,对基金市场监管,特别是将对冲基金纳入SEC监管,很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华尔街流行一种看法,认为美国过去2年半的市场严管政策可能发生转变,投资者又担心自己的利益失去有效保护。联想到前不久美国最高法院推翻大陪审团对安达信公司的刑事指控,美国司法界、商界和投资者团体围绕着如何维护自己利益的斗争一直很激烈。所以,唐纳森辞职使美国市场监管政策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美国是需要维护市场信誉和纯洁性,还是在自由企业思想下维护大公司的利益,或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唐纳森的继承者已经基本确定,此人就是加州国会议员克里斯多夫·考克斯。考克斯的名字,中国人并不陌生,6年前他的《考克斯报告》遭到中国全国上下普遍抨击。考克斯是一个典型的自由经济制度维护者,一向反对过分限制公司自由,他还试图通过立法限制和阻止投资者利用“证券欺诈”罪名来指控大公司,反对将公司内部审计纳入更严格的监督之下。考克斯的保守主义立场会不会给SEC某些政策蒙上浓厚的亲商界色彩呢?哈维·皮特认为,考克斯会在具体执法上照顾商界利益,但他不大可能对SEC的核心政策做大的改动。
SEC的政策变得更加玄妙,另一个人的处境此时更微妙,这就是唐纳森的“战友”和竞争者——纽约总检察官斯皮策。过去两年,他们二人曾联手处理了许多要案,俩人之间也不时发生摩擦,但唐纳森的离去肯定会使斯皮策产生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