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每月焦点) 投资增长将于二季度末明显回落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08:30 中国证券报

  4月份,三大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物价增幅的明显回落、工业增长的调整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预期放慢等表明,宏观经济在继续温和降温。随着今年以来国家加大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投资增长将进一步放慢,并带动国民经济回落到适度快速增长区间。

  4月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

  三大需求增势依然强劲。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88亿元,同比增长26.5%,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1-4月累计投资增幅为25.3%,尽管这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回落17.1个百分点),但相对于中长期均衡投资增长水平仍然偏高。同时,出口增长依然保持年初以来的强劲增长势头,对投资增长形成较强支撑。4月份出口总额继续保持600亿美元以上,同比增长31.9%,仅比3月份小幅放慢0.9个百分点,一个较为显然的结论是,出口继续保持超强增长对投资增长降温起到了延缓的作用。如今年以来由于纺织、服装出口增幅的加快,带动纺织、服装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4月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投资增幅高达35.5%,比全部投资增幅高近10个百分点。1-4月累计,出口总额为2180.43亿美元,同比增长34.0%。另外,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趋势。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比上月回落达1.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也放慢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4月份为消费淡季及去年同期基数偏高。剔除价格因素,实际消费增长仍高达11.5%。1-4月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投资增长的明显放慢与消费增长的小幅回升,正在逐步缓解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增长失衡问题。

  工业增长继续保持调整态势。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5646.5亿元,同比增长16.0%,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工业增长自去年第二季度后逐步调整到15%-16%的合理区间。这种调整最早是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中,最后逐步传递到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今年以来工业增长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重工业继续放慢,轻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幅明显放慢。三是采矿及电力基础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等升级型产业保持高速增长,而前期持续过热的钢铁、建材行业明显降温,且利润增长大幅放慢。这里最值得关注的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的显著放慢。今年2月份以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幅连续3个月低于全国工业平均增幅,这是多年以来的首次。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入世后高增长期正在结束,正在平稳增长期过渡;二是美国经济的继续趋好以及美元利率上升、高科技产业的景气恢复等使跨国公司投资有明显回流,从而对我国实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有所放慢。4月份外商直接投资下降16%,1-4月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8%和2.2%,比上年同期和前几年平均值明显回落。

  工业增长的调整还伴随着效益增长的显著放慢。1-4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6%,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低30个和22.5个百分点,比1-3月份增幅回落1.6个百分点;且今年以后月度利润增长率呈逐步走低的趋势,1-2月增长17.2%,1-3月和1-4月分别增长17.2%和15.6%。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亏损面的扩大和产成品资金占用的不断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1-3月份增长34.8%,1-4月份增长36.5%;产成品资金占用也呈同样的趋势。我们认为,这与两方面因素明显相关,一是钢铁等过热行业的显著降温及汽车等新兴行业的增长放慢,一些行业的高额利润率趋于下降;二是在中间原料成本增加及许多部门产能集中释放、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回落的影响下,企业利润明显缩水。

  物价增长继续回落,显示通胀压力明显减弱。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1.8%,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前年底以来推动物价明显上涨的主要因素——粮价增长大幅放慢。今年以来粮价不断走低,4月份粮食同比出现了近两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下降1.7%。一季度粮价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明显回落。粮价增幅的显著放慢使得食品类价格增长逐步走低,从而带动CPI增幅不断回落。与此同时,非食品类价格增长依然较为温和,并未出现加速的趋势,即并没有出现像许多专家先前预测的那样将会明显上升。我们一直相信在现今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中,通胀的中长期压力均不大,主要是因为缺乏需求上的拉动力,即一般来讲,产品的供给增长速度快于需求的增长速度,所谓将出现成本推动型通胀在现今条件下是难以发生的。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物价增长的走势证明了这一点。不仅CPI增幅在逐步放慢,而且PPI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多项价格指数增幅都在放慢。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防通胀可能是相对次要性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要更加着眼于促进经济和就业的同步增长、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二季度经济增长将会继续温和回调,但仍会保持9%以上的增幅。从趋势来看,三大需求增长均显示有逐步放慢的走势,但二季度调整力度相对温和。尽管宏观调控力度把握得当、预期效果较好,但由于许多在建投资项目刚性较大,我们不能指望投资增长一下子就调到15%-20%的合理区间,估计二季度投资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同时,出口尽管难以继续保持目前的高增长水平,但二季度不会回落过多,仍然会保持相当高的增长水平;消费需求消除价格因素也会保持10%以上的增长水平。由此,我们估计二季度GDP增长不低于9%。工业增长将在15%-16%的区间,工业内部增长结构的调整将会继续。

  投资增长在二季度末将会出现较明显的回落。主要理由是:(1)房地产“新政”将改变房地产投资收益预期,使房价增幅放慢或下降,房地产业明显降温。5月11日七部委共同推出房地产新政,以遏制房地产投机需求为目标,出台了包括税收、完善土地管理等综合措施,将降低投机者和开发商的收益预期,也会在引导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上发挥积极作用。近两年来,我国投资的高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房地产投资的持续过快增长。房地产业降温将使投资增长显著放慢。(2)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金融偏紧政策将使投资增长面临资金上的约束。我们看到的是货币供应量增长持续偏慢。特别是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连续几个月仅在10%上下,明显偏低,广义货币(M2)增长在14%上下,也显偏低。再结合贷款增长的持续放慢,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的明显少增,我们有理由相信,持续偏紧的金融政策将对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投资增长形成较强的约束。(3)中长期贷款出现持续的少增,可能是投资增长将显著放慢的一个信号。4月份,中长期贷款新增677.3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545.8亿元,1-4月累计,中长期贷款新增3119.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084.6亿元。即今年一季度开始,贷款增长开始改变中长期贷款过快的形势。这既反映了金融机构在减少对中长期投资的资金供给,也反映了企业对中长期投资资金的需求在放慢。

  出口存在较大的回落压力。一是进口增长的明显放慢,反映了出口增长的预期正在发生变化。一般来讲,进口增长放慢,将对下一期出口产生影响。因为很多产品进口是为了出口,而我国外贸增长格局中,加工贸易占全部贸易的比重接近60%。进口放慢实际上说明外部拉动力在减弱。二是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放慢及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出的回落均说明跨国公司在入世后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转移效应”(大量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在减弱。三是经过过去10多年的出口高速增长特别是入世后三年的超高速增长,我国的出口规模已经很大,今后难以继续保持30%以上的超高速增长。出口增长的明显回落是迟早要发生的事。估计时间不会很远。如果将这一点再结合于我国具有显著的国际比较优势的轻型制造业(纺织、服装、家电等)在发达国家不断遭遇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要做好出口增长放慢的准备和应对。我们要在继续保持出口较快增长的同时,充分挖掘国内需求的巨大潜力。否则,一旦外需增长明显放慢,巨大的国内供给能力将与国内需求不足结合形成巨大的市场压力,从而恶化企业的生存空间。

  二季度物价将继续保持低位增长。尽管粮价还受到天气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会有所波动,但像过去一年多出现的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很小。同时,非食品类价格在市场需求约束增强而供给能力在加速释放的情况下难以大幅上升。因此,二季度物价将继续保持低位增长态势,二季度物价涨幅将比一季度继续有所回落,估计增长2.2%左右。而原材料价格的高增长一方面难以持续,预计在二季度后会逐步回落,另一方面难以向下游产品转移、推动CPI明显上升。所谓成本推进型的通胀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中难以形成,主要原因是就全球范围来讲,供给能力或产出的增长快于需求的增长,仅有少数的如石油等产品供给增长要慢于需求的增长,供给瓶颈通常经过一个短期的加速投资后会很快得到弥补。相反,经济增长更经常地将受到需求增长偏慢或不足的约束。可以这样判定,2003年以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将逐步放慢,且其对下游的影响将主要是缩小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不是推动下游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另外,在今年3月份后国家相继推出的多项加强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措施下,房价的涨幅将会逐步回落,住房的需求特别是投机性需求将得到较大的抑制,这会促进相关生产资料价格增长的逐步回落。对价格的宏观调控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要坚决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政策,从而有效地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二是严格控制公共及垄断部门的“搭车”涨价行为。要遏制地方政府一看见价格有所回落,就加紧出台提高水、电、燃气等公共产品服务价格的方案,不过,可适度提高部分估价确实偏低的公共产品价格。三是从今后更长时间来看,物价上涨的压力小于物价下跌的压力,要防止货币及其他价格调控政策不当使用,使价格增长出现逆转。即在宏观调控上要更加关注最近几年产能的过度扩张而可能引发新的“通缩”问题。

  课题组长:王小广 执笔人:丁瑶参加讨论:樊彩跃、解三明等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