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期市聚焦 郑棉满周岁道长盼呵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 08:40 中国证券报

  记者王超

  昨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迎来一周岁生日,作为国内期货市场清理整顿后推出的首个新品种,它在各方呵护和精心培育下持续健康发展,并初现大品种本色。在保护棉农利益,服务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方面,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全球棉花信息股份有限公司(G L O B E C O T .I N C )董事长兼CEO乔尼根先生称赞郑棉期货非常成功,短短一年时
间就走过了纽约棉花期货市场120年之路,并认为今后郑棉将是全球最为成功的棉花期货。展望未来,郑棉途远路险,还需在政策、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与呵护,促使其健康成长。

  彰显大品种本色

  自去年6月1日上市以来,郑州棉花期货的交易量、持仓量和参与套期保值涉棉企业数量逐月增长,棉花期货市场稳步发展。截至2005年5月20日,累计成交棉花期货合约1278.37万手,折合实物达6391.77万吨,成交金额8538.1亿元。同时广大投资者积极参与,日参与者最多时超过4000户,截至5月20日涉棉企业的开户数已达1040家。作为仅次于粮食、油料的第三大农产品品种,郑棉渐显大品种本色。

  此外,郑州棉花期货市场在发现价格、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10月新棉收获后,328品级棉花现价在每吨11000元左右,较期价低1500-2000元不等。由于棉花期价每吨一直在12000元以上,带动了现价缓慢上升,有效保护了棉农利益。按600万吨产量计算,如果这些棉花都能按标准要求卖到期货市场,全国种棉农民可增收120多亿元。河南南阳天骄棉业集团是拥有8个轧花厂(6个在南阳,2个在新疆)的国有棉花企业,2002年以来一直处于半停产的状态。去年10月份,该企业通过学习期货知识,决定尝试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在尝试取得成功后,其下辖的8个加工厂开始完全按国标生产棉花,目前已经通过期货市场卖出棉花5000多吨,提高效益500多万元。该集团总经理感慨地说:“棉花期货市场把我们这个1000多职工的国有企业引上了正常运转的轨道。”

  不仅如此,棉花期货还使我国向争取国际定价权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近十几年来,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是棉花国际贸易的定价中心。我国棉花期货推出后,郑州和纽约两市互相影响,郑棉期货价格走势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主要标志是,去年美国农业部报告连续宣布全球棉花出现供大于求,打压全球棉花价格。美棉期货价格连续下跌,郑棉价格却一直稳定在12000元/吨之上。随着郑棉价格的进一步走强,美棉期货价格也缓慢上扬。据参与美盘交易的国外棉商透露,他们在参与美国棉花期货交易时,都要了解中国的棉花期货价格,否则很难做出正确决策。

  市场亟待监管创新

  与此同时,我国棉花期货市场刚刚起步,仍需不断努力,包括创造条件使新标准质检棉花进入期货实物交割,积极推出棉花期权交易、完善棉花期货交易机制等。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宣传棉花期货价格信息,培训期货知识,使广大涉棉企业掌握棉花期货交易知识,以便更好地利用期货市场,一方面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发展订单农业,促进结构调整,增加棉农收入。

  郑商所总经理王献立在昨日“庆祝棉花期货上市一周年暨2005年棉花市场高峰论坛”上强烈呼吁,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应加大支持涉棉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力度,以减少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实现涉棉企业与银行的双赢。因为涉棉企业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在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涉棉企业套期保值指引》操作的前提下,资金是没有风险的。永安期货分析师胡东林认为,金融机构如农发行等进行制度创新、允许资金进入期货市场是当务之急。“棉花期货的上市本应是涉棉企业和农发行的福音,而涉棉企业能够主动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也是其市场经济意识成熟的表现。但农发行的一纸禁令,堵死了涉棉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途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自身的信贷风险系数。”

  棉花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缺乏有效手段等,是农发行禁止资金进入期货市场的解释。但实际上,在现有监管措施下无法分清涉棉企业的资金是信贷资金还是自有资金,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农发行内部人士称,为保障信贷资金安全,银行只能采取类似“一刀切”的办法。此举的直接后果是,棉花期货遭受冷遇,而大型涉棉企业无法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只能被动接受市场风险。有业内人士估算,如果去年中储棉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话,每吨大概可以避免四五千元的损失。

  目前全国大约有3万多家涉棉企业,在棉花市场流通的资金中,从农发行贷出的约占20%还多。很多棉花企业自有资金很少,用于收购、仓储的资金几乎全是来自于农发行的贷款。因此,一边是对银行资金有大量需求的涉棉企业,它们迫切希望进入期货市场规避风险;一边是肩负政策性任务的农发行,它必须保障贷款的安全性。既要充分发挥政策性职能,又要服从经营性原则,处于两难困境下的农发行,给当前的期货监管提出了新课题。

  胡东林建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宽金融资金参与期货市场的限制。针对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可试行在资金封闭运行情况下,给予必要的信贷资金支持。他预计农发行将按照套保者的资格要求,在完善风险管理和控制手段方面进行努力,对那些自有资金较充裕、经营理念较先进的企业,不排除先行放宽参与套期保值限制的可能。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