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郭勇
目前的情况与1999年5·19行情的前夜相似,制度变革带来新的元素,市场将挖掘五类价值。后市可能出现戏剧性变盘,发展出一波政策加资金推动型的上升行情。
股票价格已趋合理
从价值分析的角度看,目前大批股票的价格已趋合理,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截至26日,A股的加权平均市盈率约为16倍,覆盖面较广的具有代表性的沪深300成份股的平均市盈率在13倍至14倍之间;参考目前推出的4个试点方案,假如普遍的送股方案达到10送3,则除权效果上将降低30%,不但A股的隐含市盈率回落到11倍至12倍左右的水平,A股与H股的实际价差水平也将不再显著。对价补偿使一批股票大大缩短了在价值回归中最后一段也是最惨烈一段的过程。
然而所谓接轨,实际是指股价与业绩预期比较相对合理,今后股价的波动与经济及公司经营的预期关系更密切。但一段时间内,经济前景以及股票供求关系始终是压制股市的两大不明朗因素。前者会否使得成长价值型投资变成空中楼阁,目前仍有待观察;而股票供给的影响一直是市场忧虑的焦点。
笔者认为,分批流通不会成为主要压力。数据表明,在过去十年的两波大牛市,1996年至1997年和1999年至2000年都正是流通股东大获其利,流通市值及融资额是持续大幅增长的时期。
五类价值逐步显现
目前的补偿方案本身并不会直接提升上市公司的长期估值水平,但不同的对价比例使得每个公司单独实施全流通的过程,成为其A股价格中枢重新确定的过程,对价带来的一次性的“额外”收益(或摊低持股成本)将提供大量的投机机会。在此背景下,有五类价值将逐步凸现:
一是先行试点且对价较优厚的公司存在投机价值,只要有好的价格就有吸引力;
二是部分大盘指标股,除了调整较充分,具有护盘和振奋人气的价值之外,随着经济因素及比价优势冲淡了纯成长价值投资优势,持续两年多的近乎唯一的盈利模式(九一效应)将不再一统江湖。ETF套利模式的出现、顺应市场要求推出优质大盘股试点和即将推出“权证”交易,以及香港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及期权近日推出交易,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机构新的盈利模式,大盘指标股增添了战略性价值;
三是资产较干净的上市公司。在全流通后将成为实业经济通过股市高价套现的新途径,因此,壳资源的价值又将被重新重视,低价股中可挖掘大量投机价值;
四是中小板企业及民营企业。市场最终会认识到该类公司大股东相对较慷慨,如果能加上类似三一重工对减持价下限的承诺,加上民企机制上的优势,也会对市场产生吸引力;第五,对于专业理性投资者而言,上述改变并不会动摇日趋成熟的投资理念,当预期趋于稳定后,蓦然回首,依然会选择无论如何试点都值得投资的公司。因为当全流通大部分明朗或解决之后,投资故事必将回到这一主题上,这是不会改变的趋势。对于后两者,预热时间会稍长。
制度变革下的投资策略
综上所述,连续的调整反映出市场需要一些时间消化突如其来的消息冲击及失落的情绪,投资者也需要时间思考新的估值结构和含权股与不含权股票共存的阶段性现实,机构投资者调整策略布局也需要一些时间。由于大的宏观背景以及微观层面不利因素颇多,波及面广,既不支持全面造好,也未至于严重看空。因此,后市很可能发展出一波政策加资金推动型的上升行情,推动行情的投资主体和热点呈多元化特征。在1050点水平,投资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偏好选择入市策略。
策略一:积极捕捉试点及题材黑马。这可能是近期最大的获利机会,但介入太差的公司会冒不必要的风险。
策略二:防守反击。寻找目前估值相对偏低,且公司诚信及行业前景都属正面的公司,提前埋伏。现阶段可关注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受惠的港口高速、有品牌优势的消费行业等防御性品种等。
策略三:跟进权重指标股策略。主要是指等待大盘指标股企稳并放量后跟进(包括指数基金及其他主流股票)。建议重点关注长江电力、宝钢股份、深发展等大盘指标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