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寻求产业链的协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 08:17 中国证券报

  中信证券研究部乔百君

  我国乳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广阔前景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加上呼和浩特等地的良好示范效应使全国许多地方政府都寄希望于将发展乳业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乳业投资热因此一度兴起。但时过2-3年,这些资本大都遇到了障碍,许多企业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并进而影响到对原奶的需求,加上近一年多来饲料原料成本大幅度上涨,奶
农的收益急剧下滑,部分地区奶农倒奶以及杀奶牛的不和谐事件开始出现。

  面临三大问题

  竞争激烈使得乳品企业亏损面增大。由于国内高附加值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主要被国际巨头所垄断,国际上高附加值的奶酪等产品在国内消费量十分有限,从而几乎所有的国内企业都将发展重点放到了液态奶及中低档奶粉上。而这两种产品国内企业生产工艺大体相同,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较高,差异化的企业竞争策略很难实现。为此,通过价格竞争以寻求规模经济就成为优势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加上近两年企业运作的各种成本费用还在增加,导致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乳品企业的统计结果,2004年636家乳品企业中亏损企业占31%,亏损企业总亏损额达到6.3亿元,相比2003年行业亏损面增加了近4个百分点,相比2001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而全国没有统计在内的近1000余家中小乳品企业大都处于亏损境地。

  奶农利益面临严峻考验。乳品企业亏损面扩大的直接后果就是奶农利益面临严峻考验。由于奶牛培养要有一定周期,一般小牛需要经过2-3年才能进入产奶期,而前几年各地掀起的养牛热潮使2003年、2004年的产奶量快速增加,增长率分别达到34.4%与29.5%。按照2004年全国牛奶产量2261万吨,奶产量2368万吨,全国液态奶产量807万吨,乳制品产量142万吨计算,全国奶产量静态看已经过剩,而这其中还没有考虑大量的进口奶粉。

  此外,中国在原奶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季节性、地区性的不平衡,而同大多数的农业原料不一样,鲜奶的易腐性使其运输半径极为有限,延期销售更是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地区出现奶农倒奶以致杀牛事件就不足为奇了。

  行业管理与标准体系混乱。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目前国内乳品行业的管理仍存在政出多门现象,从而使产业链协调发展难度很大。相应地,行业的标准体系也比较混乱,很多企业处于不规范竞争的境地,乳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基础比较脆弱。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还原奶及鲜奶标识问题的争论不断。

  发展不会是直线式的

  要走出目前的困境,我们认为首先要正确判断国内乳业的发展前景,并据此理性地发展奶业生产。

  不可否认,国内乳业的长期发展趋势良好,但与国外人均乳品消费量的巨大差距并不代表未来发展空间就有那么大。毕竟存在饮食结构差异、农民现实消费力低、乳糖不耐症等方面的限制因素。我们认为,国内乳业的发展不会是直线式的,有关方面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其次,要加强行业的统一协调管理,加紧制定适合国情的行业统一标准,使得企业与奶农都有章可循。最后,倡导乳品企业加大产品与营销创新,形成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提高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值得庆幸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乳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正迅速提高,产业结构不断改善,消费者的品牌消费意识正不断增强。2004年,伊利股份以乳业84亿元的销售额位居行业龙头,蒙牛乳业以72亿元居于次席,三鹿集团以60亿元位居第三,光明乳业则以55亿元的乳业收入位居第四,这四大企业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3%。而其它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实力上都有较大差距。2004年,三元股份乳业收入9.5亿元,新希望乳业收入为7.6亿元,亚华种业乳业收入7.4亿元,维维股份乳业收入7.2亿元,新华百货控股的夏进乳业收入为4.2亿元。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改善势必会为乳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常温奶仍是主要增长点

  从产品结构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看,以伊利、蒙牛为首的资源性乳品企业凭借常温奶优势后来居上,近两年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保鲜奶生产企业。相应地,UHT奶在液态奶中的市场份额由1999年的21%增加到2003年的60%,而按照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宋昆冈理事长的说法,2004年灭菌奶的比例将超过74%,巴氏奶份额则急剧下降。从中国的奶源分布与消费市场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认为常温奶仍将是未来几年国内液态奶消费的主要增长点,毕竟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新疆、陕西六省的原奶供应就占到全国的2/3以上,而气候炎热多雨的南方大部分地区并不具备发展奶牛的自然条件。UHT奶企业与巴氏奶企业之间的差距在未来几年很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由于乳品企业与奶农的谈判地位不对等,奶农更多地暴露在产业链的价格波动风险之上,如果任由奶农倒奶尤其是杀牛事件扩展的话,有可能会给未来行业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我们认为,行业主管部门及乳品企业对此都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否则将来可能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不利局面。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