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度报告摘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 07:55 中国证券报

  一、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一)法定中文名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

  法定英文名称:BANKOF C H I N A L I M I T E D (简称:BANKOF C H I N A )

  (二)法定代表人:肖钢

  (三)注册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邮编:100818

  国际互联网网址:www.b a n k - o f - c h i n a .c o m

  (四)其他相关资料

  首次注册登记日期:1983年10月31日

  首次注册登记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000001000134

  金融许可证机构编码:B10311000H0001

  税务登记号:京国税西字110102100001342

  地税京字110102100001342000二、财务概要

  12003年经营成果及财务比率相关数据已剔除出售中银香港部分股份获得净投资收益71.54亿元。

  2本行2003年接受政府注资并实施相关财务重组,2002年与2003年财务数据不可比。因此,2003年权益净回报率以年末所有者权益为计算基础。

  三、股份制改革

  为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及经营管理效率,中国银行于2003年底开始全面实施股份制改革,旨在将中国银行建设成为治理结构完善、发展战略清晰、决策机制健全、业务流程优化、财务基础扎实、经营管理科学、风险管理到位、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中国银行整体改建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4年8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良好公司治理机制“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要求,完善了由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构建的现代股份公司治理架构,为公司高效经营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聘任了三名国际知名专业人士担任公司外部独立董事,参与决策和监督;公司董事会下设五个专业委员会,分别在战略规划、稽核、风险管理、人事和薪酬、关联交易控制方面协助董事会履行决策和监控职能,保证董事会议事、决事的专业化、高效化。

  2003年末,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本行注入资本金225亿美元,同时,本行将注资前的原所有者权益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用以弥补计提不良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累计亏损。2004年,中国银行采取核销、划转和转让等多种方式,基本完成前期不良资产的清理处置。通过实施财务重组,中国银行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基本达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相关要求。

  在财务重组的同时,中国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推进财务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及内控机制建设,具体包括:加强财务体制建设,全面实施2001年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聘请财务顾问、律师、审计师等专业中介机构进行全面细致的尽职调查和财务审计;优化法律合规管理流程,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倡导合规经营文化;成立了以行长为主席的内部控制委员会,从组织上、机制上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制定理性、稳健、审慎的风险管理战略,构建职责明确、控制有力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健全风险管理政策体系、风险决策机制和风险监控评价体系,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资产的发生。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积极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全面建立符合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求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坚持以绩效、能力和价值创造为导向,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有效激励约束制度;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一体化原则,全面推进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整合;加快信息科技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审慎、真实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独立的稽核体制,实行全方位的稽核检查制度。

  四、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经营业绩概述

  2004年,中国银行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集团实现营业利润578亿元,净利润为209亿元。剔除2003年出售中银香港部分股份获得净投资收益的影响,集团2004年营业利润比2003年增长21.3%,净利润基本与2003年持平。2004年总资产净回报率和权益净回报率分别达到0.61%和10.04%。

  在公司业务方面,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在国际业务领域的优势,国际结算和清算业务量均实现了较高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3.6%和16.9%,进一步巩固了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零售业务方面,个人理财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成立了50多家理财中心并在13家分行上线个人理财服务系统。消费信贷年末余额4,940亿元,同比增长28.9%。长城人民币卡直接消费额达到684亿元,同比增长67.2%。同时,中国银行利用境内外机构联动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业务联动的整体优势,成功获选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

  本行2003年底获得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资,并通过公开发行次级债券,加强了资本基础实力。通过核销、划转和转让等多种方式,基本完成了对前期不良资产的清理处置,改善了资产质量。2004年末资本充足率达到10.04%,不良贷款比率为5.12%,拨备覆盖率为68.02%。

  在营运效率方面,尽管本集团增加了银行改革的资源投入,集团2004年成本收入比率仍与2003年基本持平,为40.02%。

  财务报表分析

  200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47亿元,剔除2003年出售中银香港部分股份获得净投资收益的影响,比上年增长22.2%。由于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保持稳步增长且利差改善,集团实现净利息收入850亿元,比上年增加131亿元,增长18.2%。由于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各项中间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86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增长16.4%,主要原因是代理业务收入和银行卡业务收入增幅较大;净交易收入88亿元,比上年增加43亿元,增长96.4%,主要原因是利率产品净收益比上年有较大增长。2004年投资收益为11亿元,剔除上述2003年出售中银香港部分股份的影响后,与2003年基本持平。

  集团2004年业务及管理费用419亿元,比2003年增加79亿元。主要是2004年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集团增加了业务发展、员工薪酬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另外,银监会从本年开始收取监管费用,2004年缴纳监管费金额约9亿元;由于2003年12月31日资产评估增值,本年折旧支出比2003年增加约17亿元。

  在2004年,本集团通过核销、划转和转让等多种方式,基本完成对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的清理处置。2004年,本集团对贷款资产组合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该等资产的评级分类及预计未来现金流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集团2004年资产减值损失为238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74亿元。其中,贷款减值损失228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81亿元。2004年贷款损失准备的增加主要反映了本集团贷款资产风险分类在2004年的变化,包括因宏观经济调控对部分信贷资产的影响。

  截至2004年末,集团资产总额为42,7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3%。各类贷款余额为21,46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0.3%,剔除股改资产处置因素,各类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1.3%。有关集团贷款质量信息见本摘要风险管理部分。截至2004年末,集团债券资产余额为13,09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30.7%,主要集中于政府及政府担保债券、金融机构债券以及公共实体及准政府债券,其中,政府及政府担保债券占45%,金融机构债券占27%,公共实体及准政府债券占21%。截至2004年末,集团客户存款余额为33,42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1%。

  业务回顾

  商业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公司、零售两大类,为集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截至2004年末,集团人民币公司存款余额9,08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06亿元,市场占有率为7.9%,较年初略有提高;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10,324亿元,剔除股改资产处置因素,比上年末增加1,321亿元,市场占有率由年初的7.5%提高至7.8%。集团外币公司存款余额45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9亿美元;外币公司贷款余额749亿美元,剔除股改资产处置因素,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中国银行在加强营销外汇交易、资金管理与债务风险管理等产品的同时,大力开发新产品,在国内同业中率先推出“汇聚宝”和“春夏秋冬”系列外汇理财产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截至2004年末,境内行累计买入票据3,706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贴现2,802亿元,转贴现904亿元。2004年,境内行结售汇总额为2,499亿美元,同比增长25.9%。

  2004年境内行托管业务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托管资产总规模同比增长70%。全年新增托管9只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托管业务居市场第二位。2004年代销基金规模共214亿元,居市场第二位。

  国际结算业务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境内外机构共办理国际结算业务6,551亿美元。其中,境内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4,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7.3%,继续在国内市场保持优势;境外机构办理国际结算业务2,3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7%。

  中国银行在国际支付清算业务领域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国内支付清算业务也得到了稳步发展。2004年,境内行国际支付清算业务量为870万笔,同比增长16.9%。

  2004年,集团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长一度放缓,但全年新增额仍达到1,914亿元,年末余额达到11,853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市场占有率为9.9%,比上年略有增长。截至2004年末,集团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050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90亿美元。外币储蓄存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元利率一直低于人民币利率,境内居民持有外币储蓄存款的意愿降低。

  截至2004年末,集团本外币消费信贷余额折合人民币4,9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06亿元,增幅达28.9%。其中,境内行消费信贷增势良好,年末余额达到3,5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73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5.5%,其中住房贷款余额为2,40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13亿元。

  2004年是中银理财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境内行建成了统一标准的理财中心50多家,并实现个人理财服务系统在13家分行投产上线。

  银行卡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在国际、国内社会赢得了多项荣誉。截至2004年末,长城人民币准贷记卡累计发卡611万张,长城人民币借记卡累计发卡7,397万张,长城国际卡累计有效卡81万张,分别比2003年末增长15.7%、31.1%和37.9%。长城人民币系列卡直接消费额为684亿元,同比增长67.2%;代理外卡交易总额累计156亿元,较上年增加55亿元,市场占有率达58%。2004年10月18日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发行了集中运作、符合国际标准的中银信用卡。

  投资银行业务

  2004年,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国际”)大力推进业务发展和创新,市场竞争力增强。中银国际以联席全球协调人及联席主承销商身份完成当年香港融资规模最大、表现最突出的平安保险H股上市,并完成了深圳水务集团、华北制药、中国网通等一系列财务顾问项目。

  2004年,中银国际在香港股票现货、期货、期权及股票挂钩产品市场的占有率继续保持市场前列。定息收益业务再创佳绩,连续第二年实现定息收益业务盈利过亿。由中银国际担任安排行和联席全球协调人的香港特区政府200亿港元发债项目获《亚洲货币》“2004年度最佳主权债券发行奖”。中银国际与中银香港密切协作,零售经纪业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份额,被《亚洲货币》评为“1990-2004年度中国地区最佳经纪行”。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中银保诚基金组合资产总额达256亿港元,同比增长26.7%。强积金业务方面,中银保诚拥有超过40万计划成员,比上年增长13%,成员人数约占市场份额的11%。根据伟世顾问有限公司发表的“伟世强积金指数”报告显示,中银保诚强积金计划的投资表现稳居香港市场前三位。

  内地业务方面,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国际证券”)以主承销商身份完成了中鲁果汁A股首发、桂柳工配股项目;国债、金融债的承销额位居券商前三名,企业债的承销家数位居券商第三名;债券交易量与交易收入稳中有升;机构销售业务取得较大进展,与基金公司、社保等20多家机构签订了合约。中银国际证券发起并控股(67%)的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04年开业,发行了第一只上市开放式基金产品,募集金额达10.6亿元人民币。

  保险业务

  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保险”)旗下共有七家分公司(包括深圳分公司)及一家全资附属的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人寿”)。中银保险及其附属公司提供包括财产险、汽车险、雇员补偿险、货运及船舶险和医疗险在内的一般保险产品,以及定期、终身储蓄寿险和投资相连保险等在内的寿险产品,在香港地区保持着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市场份额。

  2004年,中银保险整体实现毛保费收入37亿港元,比上年增长22.1%;实现税前盈利2.6亿港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中银保险实现毛保费收入14亿港元;中银人寿实现毛保费收入23亿港元,比上年增长50.3%。

  2004年7月,深圳分公司获准改建为子公司,成为中银保险在国内成立的全资附属公司——中银保险有限公司。2005年1月,该公司正式获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风险管理

  2004年,中国银行以建设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为核心,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中国银行通过一系列风险识别、衡量、管理、监测、控制和转移手段,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内,实现风险与收益相匹配,为股东和银行创造稳定和长远的收益。

  在信用风险方面,对公司授信业务,中国银行继续坚持以独立的尽职调查、民主的风险评审、严格的问责审批和后评价为内容的“三位一体”授信决策机制。个人授信方面,中国银行在业务流程上推行“审贷分离”原则,按照资产质量控制目标,对资产质量的整体状况及其变动情况进行监控,并定期对授信项目进行后评价。

  2004年,中国银行推进授信业务集中审批,将新增授信评审和决策权进一步上收至一级分行和总行。将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由5类细分为15类,将集团客户、担保人纳入信用评级管理范围,优化各类客户信用评级指标的设置。对于个人信用风险的评估,除对抵押物和担保人严格要求外,还考虑客户的信贷记录、收入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客户信用评分模型,评定信用等级。

  2004年,中国银行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进行了贷款处置工作,向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了账面原值为2,539亿元的不良贷款。截至2004年末,中国银行集团不良贷款比率为5.12%,比上年末下降11.16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集团贷款质量(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在市场风险方面,中国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上主要遵循如下原则:密切关注和把握利率走势,适时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和期限的调配,尽最大努力防范利率风险。2004年,中国银行实现了缺口分析系统开发和投产,提升了衡量利率风险的能力,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中国银行控制汇率风险的主要原则是尽可能地做到资产负债在货币上的匹配,通过合理安排各货币资金来源和运用,把汇率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在流动性管理方面,中国银行贯彻一级法人管理原则,总行对全行的流动性风险负总责,全行的流动性管理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顺序。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和风险衡量标准高度统一,同时结合不同币种、不同地区的市场流动性特点,充分考虑在当地市场的融资地位、业务发展、市场条件、货币可兑换条件、中央银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差异,以稳健原则制定有关方案。2004年,集团流动性整体水平不断改善。

  五、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一)本集团2004年度财务报表已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注册会计师周忠惠和吴卫军签字,出具了“普华永道中天审字(2005)第826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本集团2004年度财务报表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及其他适用于本集团进行会计核算和处理的相关财会法规编制,包括财政部《关于债券资产会计处理问题的批复》(财会函[2004]61号)等。

  本集团于2004年度开始执行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与本集团2004年度以前执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1993年版)》的主要区别在于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及对某些负债的确认。对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所产生的相关影响,本集团已对其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三)本集团和本行的财务报表列示如下(金额单位均为人民币百万元):

  200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