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企业年金亟待税优出台 模式应由市场选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14:20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晓 琴

  保险公司方面,只有平安养老保险和太平养老保险两家公司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申请被受理,其他保险公司均被“拒之门外”;大约有20来家信托公司提交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申请;银行方面,招商、浦发表现最积极,申请了“受托人”和“托管人”两种资格,此外,中行、工行和交行只提交了“受托人”的资格申请;在“四种人”当中,“户
管理人”被申请的频率最高,超过20家,据记者“打听”有关企业年金资格申请的情况。

  谁有法律障碍

  保险公司直接成为企业年金的“受托人”存在法律障碍的说法由来已久,理由是《保险法》和《信托法》中规定保险公司不能从事信托业务,于是,太平养老保险和平安养老保险两家专业的养老金保险公司应运而生。

  但是,有专业人士质疑,太平养老保险和平安养老保险虽然是为管理养老金而专门设立的专业养老金公司,但是,也仍然没有脱得了“保险公司”的干系,难道就能跨越法律障碍?该人士还表示,几年前,央行曾出台过一个针对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方面的条例,规定只有信托机构和经央行批准的机构才能从事信托业务。那么,保险公司以外的其他申请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是否得到有关批准?是否也存在从事信托业务的法律障碍?本身存在概念上的“模棱两可”。

  模式之争

  “从法律上讲,信托公司是唯一按照《信托法》设立从事信托业务的机构,是最适合从事企业年金业务的机构。”某信托投资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很多信托机构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年金市场、相关政策、产品和流程的研究。他在强调自身“合法性”的同时还表示,从业务的角度,信托模式是最适合目前年金发展需要的模式,在企业年金刚刚起步阶段,合规的、专业的运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年金资产运作中的独立性,确保不受到其他经营和资产管理的影响,有效地规避风险。

  该人士介绍,信托投资公司在年金业务上都很积极,59家信托机构中约有半数递交了资格申请。每个机构根据自身的要求,主要是申请“受托人”外加“帐户管理人”或者“投资管理人”。

  专家表示,信托机构之所以对企业年金业务抱有如此热情,是与信托业务面临的压力分不开的,基于这个原因,很多信托机构都把年金业务当作主营业务来开拓。

  什么样的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年金模式,最终还需要由市场来说话,专家指出,其中,年金管理运作的成本和收益水平是衡量的硬指标。

  从成本计算看,根据目前去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两个《办法》中的有关管理费用标准计算,企业年金实施信托模式下,“受托人”和“托管人”的收费标准为管理资产的0.2%,“投资管理人”收费标准为1.2%,“帐户管理人”的收费标准为5元/每年/每户/每人。如此算来,按照信托模式运作的企业年金总的综合成本在1.6%左右。

  仅仅从经济效益看,“投资管理人”是最有“油水”的。此外,“受托人”具有的支配和主导地位,所以在“四种人”当中,以上两种人是最受青睐的。最不讨好的当数“帐户管理人”,不仅收入微薄,而且工作量庞杂,机构之所以在申请其他资格时“搭”上“帐户管理人”,除了希望藉此增加自身未来在整个年金业务流程中的主导性外,就是通过帐户管理获得丰富的客户信息拓展相关业务,尤其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发展年金业务以外的其他保险业务。

  保险公司对于单一信托模式一直“耿耿于怀”,“可信度较高的信托机构不多”某保险公司团险部人士抨击道。此外,他说,根据保险公司多年管理团体养老金的经验,总的综合管理成本大约在0.5%左右。

  此外,“要做‘帐户管理人’并不是买一套管理系统那么简单”上述人士指出,“企业的差异、地区差异等等,实际操作中的细节是很难预料的。”

  税优何时出台

  眼下企业年金工作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关于年金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目前还没有眉目。如果没有税优的扶持,企业年金市场活力是很难得到有效激发的,这一点不仅是业界的共识,也是国外年金运作的经验。所谓预测未来国内企业年金的市场潜力为每年1000亿的规模,完全是建立在税优政策扶持的前提之下的。

  从根本上看,企业年金作为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中坚,其保障功能强于商业功能,仍属于保障体系的范畴。

  目前,全国大约有14个省市出台了有关企业年金的税优政策,优惠幅度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达水平等因素从4-9%不等,其中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水平最高为9%。但是,具体的实施细则还要等到此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资格认定完毕后才可能出台。

  业内专业人士认为,4%的税收优惠太低。以一位30岁的在职人员计算,到60岁退休,如果此人退休前月薪为1000元,退休后每月才能领取70-80元的退休金,替代率仅7-8%。如果按40岁来计算,替代率将更低,在3-4%左右,而国际上普遍适用的替代率水平在20-30%之间。

  如此低的替代率水平,加上企业年金在设立程序上的手续“麻烦”,将直接制约企业的热情。

  另外,根据国外同业经验,税收政策对于企业年金的领取是具有相当调节作用的。企业年金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功能,国家利用税收政策的调节鼓励个人分期领取,而对于一次性集中领取的将课重税来抑制,如果没有税收政策的参与,不仅年金市场的活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激活,同时也不能充分发挥年金的保障功能,而沦为一种变相的储蓄或者投资工具。

  但是,目前国内的税收体系面临着重大的改革,“针对年金的税优一时恐怕还很难提到税务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业内普遍表示担忧。

  拷问监管体系

  企业年金到底给谁做?目前还难有定论。

  从现在准许参与的机构看,涵盖了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在内的诸多金融机构。如果这么多的金融机构都“一窝蜂”地进入年金市场,无疑将带来监管方面的难题。目前国内的金融监管还处于“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状态,交叉经营和分业监管的结果只能是大大地削减监管力度,甚至出现监管真空地带,风险被放大。

  最近,保监会主办的“中国保险国际论坛——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建设”上,来自美国、比利时、意大利、日本、韩国的监管高官和专家阐述了各自的监管观点,不少国家都因为其金融混业经营面临监管难度提升的问题。统一金融监管形式的实现非常艰难,原因之一正是无法执行统一监管,而统一的监管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比利时银行、金融、保险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副主席米歇尔·弗拉梅表示,欧盟为加强当局对各国保险业监管,把监管资源集合在一起,执行统一的欧盟监管制度。目前,统一化的监管部门已经初露痕迹,比利时正准备建立一个统一的监管部门。

  不仅是年金业务,目前国内的金融混业虽然还没有解禁,但是,金融控股集团的不断涌现,已经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去年初开始,“一行三会”开始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沟通信息、协调管理,可以视作功能监管的雏形。

  “功能监管”作为金融监管的新名词将成为未来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打破目前划分行业的垂直监管体系,实现“干什么受什么管”的交叉功能监管。

  “未来监管体系将发生很大的变革”专家预言。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