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质押融资尽快放行 扭转市场信心需政策引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08:34 中国证券报 | ||||||||
苏州 吴越 发展机构投资者一直是管理层倡导并付诸实施的鼓励资金入市的基本政策。但是我们看到,目前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并不能充当起股市稳定者的作用。很多机构投资者投资方式雷同,投资个性体现不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征。而成熟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虽然也非常重要,但是私人资本的发展同样对资本市场呈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全球私人资本运营行业约有1万亿美元的可用资金,其中包括银行愿意为这些企业的收购行为提供的贷款。据最新报道,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推出了私人资本运营行业首个价值100亿美元的基金,有了这100亿美元,凯雷还能够一次拆借大约450亿美元。该集团专门从事企业收购,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表示,这笔最近筹集的基金意味着,许多大型知名公司都可能成为私人资本运营机构的收购对象。 目前沪深股市虽然陷入了极度低迷的状态,但是从估值角度而言,当并购企业在购买目标企业股票时,目标企业的全部重置成本大于股票市场的价格总额,该并购的价值就会突显出来。市场的长期低迷导致部分上市公司的被收购成本大幅降低,无疑使该类股票的价值得以迅速提升。 但是为何在越来越具备购并价值的市场格局下,围绕境内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活动无论从数量及成交额上来看,还皆处于初级阶段呢?原因可能在于目前我国的私人产业购并还处于萌芽状态,即便有类似的私人资本运营基金的模式,但其总体规模还很弱小。虽然随着房地产等行业的升温,在其中迅速成长起来的私人资本还未意识到在股票市场进行企业购并所具备的低成本优势。资金的短视行为造成相当部分的庞大资本,宁愿留在风险正日益堆积的市场而不想尝试进入一个已具备低成本收购使自身得以第二次发展的证券市场。 从美国市场银行业支持私人资本运营机构对企业收购行为提供贷款的支持来看,规模巨大的企业间购并收购及强大的资本市场体系离不开银行业的鼎立支持。目前国内银行业的贷款业务基本上视房贷为优质资产,好像一涉及资本市场就如同洪水猛水一般。其实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的风险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必定会显现出来。目前优质客户的地位在将来未必能长期保持下去,成为拖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劣质客户完全有可能,这在发达国家的历史过程中已不断演绎过。 目前我们的股市只对机构投资者采取股票质押,如非流通股可以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而流通股基本上是不能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获取贷款或拆借资金的,这实际上是全盘否定股票作为最大的金融资产之一的性质。特别是当很多股票跌破每股净资产,不少上市公司股价向其每股资本公积金靠拢的背景下,股票质押贷款一直不能名正言顺地得到相关部门出台统一实施标准来扩充股票市场的资金来源问题,这是扩大再多的机构投资者入市资格也不能替代的源泉。股票如果值得投资,就应该有向金融机构作为质押物的最基本资格,如此才能使股票资产作为真正的财富象征而提升其在金融市场中的战略位置。 一个弱势的资本市场是难以承受扩大直接融资功能及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重任的。关键在于政策的引导及培育扶植,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完善民间资本增加股票资产的基础性制度建设。鼓励私人资本到证券市场进行直接收购来避免重复建设,构筑节约型社会与鼓励发展培育壮大私人资本对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铺摊子、盲目重复建设,不如引导这些活跃的需要投资出路的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充当战略性投资者或者直接控股分享被收购企业既有的成绩。 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给经济带来的贡献及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市场本身的矫枉过正行为,并不能使其彻底摆脱低迷的困境,彻底扭转市场的信心需要强力的政策引导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