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华英
前段时间,闻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天津狗不理包子被公开拍卖,其饮食(集团)公司国有产权从起拍价1520万元开始,最终以1.06亿元的高价,被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买走。
对“狗不理”的拍卖,很多人感到不理解,不光因为它是有着150年历史的“中国驰名商标”,更因为2004年是“狗不理”最辉煌的一年,全年营业收入实现7492万元,比上年增长近30%。为什么在公司发展上升的最好时期,把企业卖掉呢?其实,这正是“狗不理”的精明之处。“狗不理”虽然跟自身比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国际快餐巨头相比就差得远了,甚至还不如马兰拉面的连锁店多,这样的发展规模与“狗不理”的美食内涵相比,是非常不相称的。与许多老国有企业一样,“狗不理”在产权制度、经营机制、人才、资金上面临很大的“瓶颈”制约,单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很难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狗不理”能够在发展中看到危机,主动引进外部资本来改造产权结构,激活经营机制,壮大企业实力,这是一个保全、发展老字号的好办法。
对于企业管理层特别是创业人员来说,把自己亲自培育的品牌和企业卖掉,总归是一种难以割舍的伤痛。然而,竞争是无情的,市场认的是实力,而不是感情、资历。对经营者而言,必须居安思危,在企业繁荣之时看到潜在的威胁,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高竞争能力的机会。这其中,就包括引入外部资本,让出控股权,直至把企业全部卖掉。笔者家乡有家食品企业,经营火爆时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当时有多家公司主动找上门,想在企业高价入股,或合资兴办配套项目;但是,企业老板不愿让外人掺合到“自己亲手办起来的厂子”。后来,行业竞争激烈,企业资金严重短缺,便大举向银行贷款,终因债务包袱过重而倒闭、破产。想当初,如果及时引入外部资本,壮大企业实力,应该不至于到此地步。
西方有句谚语说,当苹果最好的时候把它卖掉,别等到苹果烂了。这对当前的国企改革和民企改造,很有启示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多元化、分散化是大势所趋。对企业创业者来说,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当企业发展面临瓶颈制约时,要舍得引入外部资本,舍得让出“控股权”,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健。这样,总比死抱控股权不放,把企业拖垮要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