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翔
近日三一重工修改了股权分置解决方案,得到了市场的积极认同。在新方案下,流通股东每10股可以多得到0.5股,而且大股东主动抬高了减持股票的门槛。该公司向流通股东做出让步,首先反映了市场各方对首批试点股树立成功范例的良好期望,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市场舆论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流通股股东与
大股东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从三一重工今年一季报可以发现,前10大流通股东(包括7只基金、1家券商)合计持有流通股所占比例为26%。这一比例略低于金牛能源的29.2%,但远高于清华同方的5.1%与紫江企业的16.6%。
股权分置的解决,其实就是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利益博弈的一个过程。由于双方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相对分散的流通股东很难占据优势地位。不过,三一重工的案例也告诉我们,对一些流通股较为集中的股票来说,流通股东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主动,与非流通股东处于相对平等的谈判位置。为此,我们通过统计来看看哪些股票的流通股东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在1300多只股票中,我们排除了同时在新加坡上市的中新药业,以及含B股的86只股票,含H股的31只股票,得到所谓的“纯A股”股票。根据今年一季报披露的公开信息,我们对上述公司进行统计,发现5只股票的第一大流通股东持有流通股比例超过1/3。在这5只股票中,绝对控股哈药集团和哈飞股份的南方证券前不久已被关闭,而浪潮软件的第一大流通股东汉唐证券也面临类似命运。尽管这两家券商的前景暗淡,但它们却没有料到,在未来决定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时,它们极具发言权。特别是南方证券,其持有“双哈”的流通股比例均超过了2/3,也就是说,非流通股东提出的任何方案,只要它点头同意就能通过,相反,一旦它提出异议,非流通股东也就毫无通过的指望。
至于其余3只股票,虽然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不足以掌握绝对发言权,但超出1/3的持股比例却决定它们拥有绝对否决权。具体来说,它们赞成某个方案,并不能保持该方案百分之百地通过,但如果它们反对某一方案,却拥有绝对权威。
当然,我们以上的推算是基于全体流通股东参与了投票。如果某只股票的流通股东投票比例仅有70%,那么以三联商社为例,其第一大流通股东山东三联集团的持股数就能占到参与投票总数的69%。这样一来,情况就相当微妙了,作为持股比例49.1%的第一大股东,三联集团基本掌握了拟定方案的主动权,而同时他又控制了流通股东的表决权。有意思的是,他会站在哪一边呢?如果方案向非流通股东倾斜,其他流通股东不乐意,而如果方案有利于流通股东,其他非流通股东又不答应了。
当然,上述5家公司只是特例。对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单一流通股东的持股比例仍是偏低的。不过,“团结就是力量”,对于一些机构高度重仓的股票来说,只要流通股东联合起来,仍有希望取得较大的发言权。
进一步统计发现,共有28只股票(不含前述5只)的前10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在35%以上。此外还有10只股票,基金重仓持有的数量占流通股比例在35%以上。这些股票除了南京新百之外,几乎都是基金、券商等主力机构重仓的绩优股。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绩优蓝筹股的流通股东难以获得较好的对价,因而这些股票大多走势极弱。不过,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既然基金等机构已经控制了较大比例的流通股,也就相应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例如上海机场,100只基金合计持股比例达到71.78%,此外,对贵州茅台、金地集团、巨轮股份、华海药业而言,持股比例也超过了50%。因此,只要基金等主力机构坚定团结地站在流通股东这一边,就有希望为广大流通股东争取足够合理的方案。
不过,流通股相对集中也是把“双刃剑”,如果非流通股东与大流通股东串通起来,前者在向后者进行私下利益输送的同时,也迫使后者接受不利于广大流通股东利益的方案,则就非大家所愿意看到的了。
股权分置改革将在分散决策中逐步解决,这也就决定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但对广大流通股东来说,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珍惜手中的投票权,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积极争取应得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