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我国中小企业上市资源调研报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08:05 中国证券报

  深交所中小企业上市资源调研小组

  摘要:调研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为数众多,已经涌现一批主业突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且成长前景良好的优质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有着强烈的外部融资需求,也有着迫切的公司治理和科技转化需求。从中小企业整体来说,要实现大发展与大跨越,客观上也迫切需要通过中小企业板这个平台发挥示范、引导、带动作用。我们应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市资源培
育和服务工作,以中小企业板为平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编者按:今年伊始,深交所启动中小企业培育服务工程,派出40多位员工深入中小企业第一线,在全国展开中小企业的摸底、培育与服务工作。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与各地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工作关系,签订了40多份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合作备忘录,实地走访了300多家重点中小企业,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组织或参加了20多场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起到了上市培育总动员的重要作用。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共取得3328家中小辅导企业和后备企业的基本情况资料以及880家主要中小企业完整的信息资料,形成了一批上市资源分析报告、特色现象专题报告、企业案例报告和政策建议报告,此报告以上述各报告为基础。本报限于篇幅,报告内容有所删节。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年均GDP增长达9.4%,为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美国的3倍多、欧洲的4.5倍、日本的5.4倍。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又成为承载着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任务最直接的主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到2003年末,我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36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的出口额占全国的62.3%,上缴税收占46.2%,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

  1.国有及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国有及规模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9.6万户。其中,按照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中小工业企业数量达19.4万户,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9%(见表1);实现总产值9.34万亿元,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65.6%。与1998年相比,2003年中小工业企业在家数累计增长23.3%的同时,实现总产值增加近1.35倍(见表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公司型企业法人家数也不断增加。截止到2004年,在19.6万户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数量达到32919户,占16.78%;实现总产值4.46万亿元,占比达31.35%。

  2.成长性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在19.4万户中小企业中,截止到2002年底,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共有8万家,占41.4%。这当中,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按照GEP评估方法,对1.26万户连续4年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录中小企业样本进行评估,有2933家企业被评为具有成长性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占全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3.6%。此外,按照国家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高新技术总产值达到27500亿元,占全年工业总产值的21.4%,仅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就达32857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2360家;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达12.49万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达61597家,占全部民营科技企业的49.23%。

  二、各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一,各地相继出台了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具体措施。目前,全国有23个省、市设立了中小企业局,负责中小企业的发展协调工作,相继出台了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具体措施。如安徽省《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20条意见》;天津市《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等等。

  第二,发展资本市场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省、市、自治区明确提出,要把发展资本市场与利用外资、招商引资和发展农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相继制定了促进地方资本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上海市出台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七条举措;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广东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争取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资本市场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第三,中小企业服务工程建设呈现体系化趋势。如深圳市成立了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进构建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扶持、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江西省推进了中小企业五大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投资融资、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五大服务平台。

  第四,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措施相继出台。如北京市启动了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为入围企业提供信用评估、贷款担保等方面的便捷服务,目前已有237家中小企业由担保公司担保获得了近13亿元的银行贷款。

  第五,实施重点工程为资本市场输送后备资源。如安徽省计划实施的“1355工程”,即从2005年起,重点扶持100户优势中小企业,实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30个产业集群、50个创业基地,经过3~5年的努力,争取中小企业GDP总量接近全省的50%。同时,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陕西等许多地区通过建设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的方式,孵化、培育、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发展。

  第六,加强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领导和规划。一些地区成立金融工作办公室、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领导小组、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等,统一协调公司股份制改造、境内金融市场发展和拟上市公司培育、初审及推荐工作等有关事务。在此基础上,依据建设证券强省、证券大省的战略部署,各地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提出了规划。如河南省提出,要抓住中小企业板推出的有利时机,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的通道;浙江省要做大做强“浙江板块”,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股份有限公司数量超1000家,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额比2002年底翻一番。

  第七,出台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扶持奖励政策。很多地方政府制定了对企业、企业管理者或股东等的具体奖励措施,调动一切资源,优化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环境:一是实施土地出让金及其他收费优惠政策;二是实施税收优惠或返还政策;三是实行财政补贴或奖励;四是政府给予企业资金支持;五是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六是对历史遗留问题、担保问题、人才问题、管理层的激励问题、资产损失等问题制定相应措施。

  第八,中小企业上市资源调研与培育工作已逐渐展开。中小企业板启动以来,仅深交所会同各地证监局、政府部门就联合举办了25期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有1500多家企业6500多人次参加。湖南省启动了“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深圳市政府提出了“2110工程”,计划在今后3年内实现每年重点组织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进入普及培训期,100家以上基本具备条件的优质企业进入上市推荐培育期,10家以上优质企业进入上市辅导培育期。

  第九,海外上市成为各地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各地政府对海外上市积极性较高,如江苏省制定并推出了“W3100计划”,即在3年内争取使江苏省的境外上市企业数达到100家。无论是在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还是在东北、西北许多偏远省份,有相当一批企业对到海外上市感兴趣。如对深圳民营经济50强的上市意愿情况进行的调查,在25家有上市意向的企业中15家希望赴海外上市。

  我国中小企业上市资源情况分析

  一、本次上市资源调研的基本情况

  通过发放调查表和收集整理各地现有中小企业资料两种基本调查手段,我们共掌握了3328家重点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其中,辅导企业634家,占950家辅导备案企业的66%;后备企业2694家,占81%。需要说明的是,中小企业上市资源的分析主要建立在此次调研中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并不一定代表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或观点。

  1.规模分布: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家数占97%,大部分企业已初步具备成长性。

  按照销售收入,我们将辅导企业及后备企业分为6个档次,即1000万元以下、1000~5000万元、5000万~1亿元、1~2亿元、2~10亿元、10亿元以上。数据显示,这些企业销售收入主要集中在1~10亿元之间,占55.71%;销售收入在1000万~1亿元的占34.42%。见表3。

  按照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GEP评估方法(注2),我们可以推断出:除销售收入小于1000万元的企业外,97%的企业已初步具备成长性,其中,15%即销售收入在1000~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已步入高速成长阶段,75%即销售收入在5000万~10亿元之间的企业已进入稳定成长期,7%即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由稳定成长期进入成长速度减缓的成熟期。

  2.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部分企业已成为新技术开发和创新领域的生力军。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3328家企业中,有494家企业未注明行业属性。在注明行业属性的企业中,66%的企业集中在制造业(注3),其中电子、机械设备、石化塑胶和医药生物四类行业占全部企业的52.7%,这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集中于制造业的现状。在非制造业行业中,信息技术名列第三位,占11.5%,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开始成为新技术开发和创新领域的生力军。

  3.地区分布:地区分布不均衡,华东、华南地区集中了超过一半的中小企业。

  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3328家企业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1444家,华东地区794家,占67.25%。其中,前5个省市的中小企业数量达2116家,占63.6%;后18个省、市和自治区的中小企业数量只有512家,仅占15.5%,这充分反映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4.业绩状况:与4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相比,大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尚有待拓展。

  从业绩状况来看,3328家企业的税后净利润主要分布在1000~3000万元之间,占17.91%;其次是500万元以下,占12.32%;再次是500~1000万元之间,占7.69%。与4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发行前3年3100多万元的平均税后利润相比,这些企业的总体经营及业绩规模尚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二、中小企业后备上市资源分析在3328家辅导企业及后备企业中,880家具有完整的信息资料,明确表示有上市意向。对照目前的发行上市标准和主要财务条件,408家大体符合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条件,属于后备上市资源,占880家的46.4%。

  1.资产规模与收益水平。数据显示,408家后备资源的平均注册资本为4500万元,平均净资产1亿元,平均总资产2.4亿元,而4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平均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相比之下,前者规模偏小。在收益方面,408家企业最近一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4.10%,高于深沪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与4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发行前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7.56%相比,两者不相上下。

  2.发行上市所处阶段分布。在408家企业中,226家企业处于辅导过程中或已完成辅导(包括在审中或已过发审会的企业),占52%;126家或未改制、或正处于改制过程中、或已改制但尚未辅导,占31%;70家企业未填报上市所处阶段(其中14家企业是辅导企业,46家企业是后备企业),占17%。从具体分布情况看,并未呈现合理的“金字塔式”分布的状况。其中,处于辅导过程中的企业最多,占31.13%;其次是拟改制企业,仅占13.97%。这表明,符合上市条件、具备上市意愿的可进入辅导的后备企业数量明显不足,股份公司与辅导企业数量不匹配。

  3.地区分布。408家企业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华东、华南地区占54%;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仅占23%。这种分布状况与目前4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状况基本相符。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拥有的接近上市条件的企业资源相比较,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后备资源数量仍偏低。总体看来,各地区均要加大力度培育和储备后备资源,否则一些地区很快会出现“资源断档”现象。

  4.行业分布。408家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石化塑胶和农林牧渔等行业,其中,超过70%的企业分布在制造业,超过60%的中小企业重点后备资源集中在前五大行业分类中,部分企业还涉足电子、信息技术、医药生物等高新技术类产业。这种状况既体现了我国中小企业上市资源集中在制造业的现状,也反映了部分中小企业已逐步成为新技术、新产业的参与者、领头羊的特点。

  从各地区企业数量占比第一的行业来看,机械设备行业成为东北、华东地区企业数量占比第一的行业,这一方面反映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大型设备生产制造为主的现状,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突出了华东地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型机电设备制造型企业占比较大的现实;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分别是农林牧渔、医药生物和石化塑胶行业占比第一,也反映了当地主要以生物资源加工、制造及初级资源型产品生产为主的现状。而以珠三角为中心的华南地区则是以电子行业居于当地行业占比第一,也体现了华南地区以电子类产品生产制造型企业为主的状况。总体来看,各地区中小企业重点后备资源占比第一的行业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各地区优势产业的基本状况。见表4。

  5.企业性质。408家中小企业中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占67%;其次是国有企业,占21%;再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占10%左右。从各地区各类性质的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民营企业作为我国中小企业板的绝对主力,均居于各地区企业家数占比的第一位;除华南地区外,其余地区企业家数占比居第二位的是国有企业,而华南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已居于华南地区各类性质企业家数占比的第二位;除此以外,各地区居第三位的企业性质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集体企业占比较小。

  6.企业创新能力及产品科技含量。从企业创新能力来看,408家中小企业中有167家企业拥有各类专利,占408家中小企业重点后备资源总家数的41%;这167家企业累计拥有各类专利数量达1782项,平均每个企业拥有专利近10项。其中,拥有专利最多的是位于浙江台州的某民营企业,拥有专利数量达105项,居于167家拥有各类专利的企业之首。

  从产品的科技含量来看,408家中小企业中有266家企业属于高科技企业,占408家中小企业重点后备资源的65%。这些高科技企业中主要以省级高科技企业为主,占60%;其次是市级高科技企业,占23%。从高科技企业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40%;其次是华南地区,占18%;高科技企业分布数量最少的是西北、西南及华北地区,三个地区合计仅占23%。

  7.财务状况。从注册资本和净资产的分布状况来看(见表5),408家中小企业注册资本主要分布3000万~4000万元之间和6000万元以上,分别占24%和23%;净资产主要分布在5000万~8000万元和5000万元以下,分别占25%和23%。与4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相比,这408家中小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偏小。

  8.收益能力及成长性。从收益水平的分布情况来看(见表6),408家中小企业前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主要分布在10~25%,占比超过60%;超过70%的中小企业板重点后备资源前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布在15%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长期收益水平。从成长性来看(见表7),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各分布区间占比最多的均是“70%以上”这一区间,超过52.9%的企业的前3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均高于30%。

  中小企业改制上市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中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情况和问题。

  1.中小企业板与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有较大差距。

  中国中小企业板刚刚起步,无论是其自身的规模和影响力,还是外部发展环境,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大量充满活力的、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被阻于资本市场之外,不仅使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果难以在资本市场体现,也难以满足广大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对投资保值和增值的迫切愿望。这种不适应,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矛盾:

  首先,相对狭小的融资规模与庞大的融资需求的矛盾。目前,中小企业板的发展速度、市场规模与行业分布,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地位相比,与成长性中小企业庞大的融资需求相比还严重滞后,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们的初步调研,目前全国已辅导验收及在辅导的中小企业有600多家,具备改制上市条件、主业突出、成长性较好的后备上市资源达到2000多家。

  其次,融资周期长、程序呆板与中小企业灵活多样化融资要求的矛盾。据保荐机构和部分企业测算,中小企业从改制辅导算起,到上市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期间还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由于经济环境正在激剧变革中,市场机会稍纵即逝,许多企业表示,在实际经营中,任何一个好的项目都不能承受2-3年的等待。

  再次,制度设计滞后与创新需求旺盛的矛盾。不少企业反映,我国资本市场对创新的限制太多。尽管中小企业板已经做了一系列创新,但是,在发行审核、发行方式、股份流通、再融资安排以及上市交易和退出制度等方面,没有超出现有的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的特色还不明显,不能满足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中小企业对其制度创新的个性化需求。

  最后,中小企业首次筹资规模与中小企业驾驭资金能力和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矛盾。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不少上市公司存在着募集资金闲置的情况,有的甚至存在盲目投资的冲动。“让我一次募个够”的观念不仅制约着其他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使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打折扣。

  2.部分地区在发展资本市场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存在差距。

  一是对利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不够重视、不熟悉。一些地区觉得企业发行上市工作程序复杂,规矩多,专业性太强,见效较慢,更愿意将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招商引资上。还有一些地区有这样的错误观念,认为企业不行了、银行贷不到款了才需要上市。

  二是民营经济还受到观念、政策的限制。在部分省市,计划经济的色彩还比较浓厚,民营经济还受到一定的不公正待遇,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受到抑制。

  三是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采取“无为”原则,奉行“市场至上”,没有专门的协调服务机构,工作力度薄弱。另一种是“保姆式”,政府大包大揽,对改制上市设各种考核指标,过多地参与了企业的改制上市过程;有的不顾企业意向和条件搞摊派,影响了企业正常的改制上市工作。

  3.一些中小企业基础管理和治理水平与资本市场的标准和要求有差距。

  第一,“小富即安”思想导致改制上市意愿不强。有些企业在经历了艰苦创业取得一定成绩后趋于保守,利用资本市场或者其他途径做大做强的动力不足。

  第二,改制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做法,导致企业发行上市的法律障碍。如一些地区企业在早期改制中,公司股权大量被拆细在一级半市场或者黑市转让,或股权托管混乱;不少地区的企业享受了地方性的税费优惠措施,而一旦实施股份制改造,存在补缴或返还所享受的优惠税费的可能;有些地区在当年改制中产生了较复杂的内部职工股问题等等。

  第三,企业经营缺乏稳定性,连续盈利能力相对较差,盈利前景预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失败率也相对较高。在不少省份,原来为创业板准备的后备资源,有超过一半由于业绩不佳而退出上市资源库。

  第四,很多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还存在较明显的缺陷。中小企业往往受创始人个人影响非常大,创始人对股份公司具有极强的控制力,导致中小企业的独立性降低。另外,民营企业的自然人股东受监督管理较少,再加上较强的利益驱动,部分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上存在较大隐患。此外,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为家族控股,一股独大问题较为突出。

  4.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带来负面影响。

  第一,证券市场持续低迷,使一些优秀企业认为上市无法体现企业的价值,从而影响上市的积极性。

  第二,一些上市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有些优秀但未上市企业甚至有种“上市影响企业声誉”的片面认识。

  第三,资本市场风险暴露,影响了地方政府的信心。

  5.保荐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培育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掘。

  第一,保荐机构推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还有很多潜力可挖。许多企业反映,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保荐机构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倾向和规模倾向,如倾向于江浙、广东等发达地区,忽视西北、东北等地;倾向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而忽视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

  第二,本土中介缺乏,影响一些地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内地许多地区中介机构缺乏,中小企业的培育、服务等长期性工作难以很好地开展,这种客观区域劣势导致许多中小企业难以接受良好的中介服务。

  (深交所中小企业上市资源调研小组成员均供职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本报告主要执笔人为李杰、吴钧、陈鸿桥、李鸣钟、隆武华等)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