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王栋琳
近来,资本市场把”跷跷板”效应发挥到了极致,一边是股市不断下挫,各种救市措施一时间都回天乏术,股权分置改革也好,5·19情节也好,都无法把股市从困境中拯救出来;另一边债市上却好戏连台,各种”解禁”政策和创新品种频频出台,国债指数日创新高。虽然股市和债市一向存在竞争关系,但从本质上说,二者都代表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
和繁荣程度,为何两市走势分歧如此之大?从CPI和投资角度分析,在债券市场火热行情的背后,也许隐藏着市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担忧。
CPI上行可能不大
观察2005年前四个月的CPI数据,除去2月份春节因素导致的短暂上扬以外,其余月份CPI同比涨幅均呈下降趋势,四个月依次为1.9%、3.9%、2.7%和1.8%。尽管管理层曾表示未来CPI仍有上涨压力,但如果具体剖析可以发现,所谓上涨压力来自于影响物价指数的行政性控制因素。
首先,粮食价格进一步企稳,对CPI的拉动力量在减弱。今年1、2月份粮食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4.2%和11.6%,到3月份已降至1.3%,而4月份更是同比下降1.7%。4月份,包括粮食价格在内的食品价格涨幅比上月已回落2.5个百分点,其推动CPI上
涨的力量已远不及年初时那样显著。而粮食期货
的主力合约———强麦0601下滑趋势明显,收盘价已从3月18日的1774点下至昨日的1678点,下降近100点。市场对于粮价回归的预期强烈。
其次,政府主导的服务项目涨幅较高,从1月份的2.2%,到2月份的4.2%,再到3、4月份的3.6%,受政府行政干预,燃料、交通、水、电等的价格居高不下。而从五月开始,不少地方开始酝酿提高居
民用水、地铁、公交等服务品价格。但随着以上消
费品价格的放开,价格上涨压力在短期内集中释
放,目前正值其压力释放期间,由此造成服务品
涨价明显,之后其对CPI的推动作用很可能减
少,内生性CPI上涨因素进一步降低。另外,4月份PPI为5.8%,也低于去年同期,再加上市场竞争的压力,其对CPI的传导效应正在减弱。
最后,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在减小。随着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元不断走强。美元指数从3月11日的低点81.42一路上行至86.25,升幅达6%。受此影响,从五月开始国际油价不断下滑,现在已从最高点的60美元下跌到49美元。前一段时间曾给CPI造成很大压力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正被逐步抵消。综合来看,未来CPI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
投资增速受限
首先,资本市场投资环境并未给投资扩张提供条件。随着股市的持续下滑,股市规模不断缩水,近日证监会表示将控制新股发行审批节奏,企业通过股市获取资本的渠道不断收窄。债市方面,尽管今年企业债发行额度大幅增加至512亿,但与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相比较仍显不足。
其次,国家统计局5月19日公布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增速比1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9%,增速比1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认为,鉴于4月中下旬国际和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开始调整,将降低过热行业的投资回报预期和投资动机;同时国家在5月份又出台了力度更大的调控房地产过热的政策,将抑制房地产和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长,总体上看目前投资增速的反弹缺乏持续性。而据国信证券研究测算,如果住宅投资停止增长,GDP增速将至少下降到7%以下。支持本轮投资增长的两大驱动力之一———地产业的投资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另外,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显著放缓。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52亿美元,同比增长4.5%;实际使用金额1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96%。而2004年全年合同外资金额为1535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为606亿美元,增长13.3%。一季度FDI下滑趋势明显。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令一些外国投资者产生顾虑,FDI增速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国长期投资资金来源。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消费和投资是经济景气程度的最直接体现和拉动力量。尽管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目前CPI上涨动力仍然很大,部分地区部分行业仍有过热现象,由此得出结论,当前通胀压力并未完全消除,但如果对促成消费和投资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又可以发现确实有一些经济紧缩的迹象显现。在股市和债市完全迥异的走势背后,对未来经济走向的判断正发挥着作用,当前宏观经济是否处于高点,其真实状况也许值得市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