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刘敏慧嘉宾: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侯继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 李国洪
昨日起,发改委下调汽油零售中准价150元/吨,出厂价格参照此幅度下调。这是国内两年来汽油价格4次上调后的首次下调。全球原油价格在过往两年内涨涨跌跌,国内汽柴油价格却只涨不跌。
调价定价机制的必然作为
主持人:你如何看待此次价格下调?
侯继雄:我感觉是颇为意外。
名义上而言,自2000年起,国内成品油价格直接以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地市场油品的加权平均价作为定价依据,在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8%时,发改委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即在名义上成品油定价已经从制度上和国际接轨。但事实上,从2003年起,全球原油价格连续大涨,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节幅度就开始大大滞后于全球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幅度,而且调价时机也一延再延。这种情况在今年4月初达到极致。自2003年初到2005年四月初,全球不同原油品种的价格上涨幅度为80~90%;以新加坡市场成品油价格为例,汽油价格上涨70%、柴油上涨110%、航空煤油上涨120%;而国内汽柴油的调价幅度平均仅40%,大大低于全球油品价格的上涨幅度。
从4月初到最近,全球原油价格大幅下滑,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约20%,带动全球成品油价格也下调约15%左右。但根据此前发改委的零售中准价计算,国内90#汽油零售中准价扣税价格折合51.6美元/桶;柴油扣税价格折合54美元/桶。而目前回落后的新加坡市场中95#汽油价格仍约53美元/桶、柴油价格约60美元/桶。即国际出厂价仍高于国内零售价,再考虑到零售环节的成本和应有利润,国内价格更是偏低。因此说此次汽油调价出乎意料。
李国洪:2005年1月1日至此次调价前,我国汽油价格上调了14.41%,柴油价格上调了14.77%,石脑油价格上调了13.68%,几种油品涨价幅度相当,经过此次下调汽油价格,自今年年初以来,汽油只上升了10.17%,明显低于柴油和石脑油的上升幅度(14.77%和13.68%),那么,为什么国家发改委会再次打破刚刚经过上调柴油150元/吨而达到的汽柴油今年以来几乎相同涨幅的平衡格局?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四月初以来国际油价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到目前为止WTI回落了16.78%),仅四月份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汽油平均价回落了9.7%,超过了我国政府规定的8%调整范围,按我国政府规定的成品油定价体制必须下调汽柴油价格,这是不能不做的,因为如果不调价,我国政府规定的成品油定价体制就等于一纸空文,谁也不能、也不敢承担这样的责任。
主持人:此次为什么单单下调汽油价格,而柴油价格不动?
李国洪:5月10日国家刚刚上调了柴油价格,目前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如果在一个月内对于同一种油品连续反方向调价,有操纵市场的嫌疑,是我们制度所不能允许的。因此,国家发改委会宣布只下调汽油出厂价格150元/吨,我们预计晚些时候会下调柴油出厂价格150-200元/吨。
完全开放定价体系有待时日
主持人:目前炼油企业出厂价调整越来越频繁,能否从我国原油、成品油定价政策角度分析一下其频繁调整的原因?
李国洪:到目前为止,我国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接轨阶段、2000年6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阶段、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定价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经过三次成品油价格改革,国内成品油价格体系改变了过去以生产成本为基本定价的办法,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价格水平由政府具体制定变为政府公布中准价、两大集团具体制定。相对以往的计划管理模式,新的油价机制有了质的飞跃。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一直认真地贯彻执行着该定价体系,近期调整较为频繁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波动较大。
主持人:目前市场呼声较高的原油、成品油定价体系的改革情况如何?
李国洪:目前我国现有的定价机制还存在以下弊端:一是调价时间滞后,未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二是机械接轨,扭曲了市场的正常需求;三是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四是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对称,影响了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
上述问题关键不在于价格形成机制本身,而是国家在油品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政府行为。虽然定价依据市场化了,但定价主体是国家行政主管机关,必然脱离不了行政审批定价的色彩,从而不可能与市场的实际变化直接一致。经常在原油、成品油价格上出现与国际市场相差较大的情况,给投机者创造了大量机会,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不该有的损失。因此,改革现有的原油、成品油定价体系势在必行,但由于目前我国油品市场尚未十分成熟,特别是石油作为基础能源,维系着国民经济的生存与发展,石油、石化两大集团作为国有经济的中流砥柱,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宜稳不宜乱,完全开放定价体系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行业影响有限
主持人:此次油价调整对石油和石化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李国洪:此次汽油出厂价格下调了150元/吨,下调幅度相当于3.7%,由于今年一季度石油炼制占中国石化主营业务利润的19.9%,占上海石化主营业务利润的10.2%,相当于中国石化净利润下调0.74%,上海石化净利润下调0.38%,对扬子石化、齐鲁石化影响更微。
只从一次油价调整,我们很难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作出判断,因为油价是经常变动。只是自年初以来,汽、柴油和石脑油的价格涨幅都小于原油价格涨幅,说明我国炼油企业毛利是下降。事实上,今年以来国际炼油毛利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显然,僵化的成品油定价体制造成了我国炼油毛利的与众不同。预计,随着时间推移,下半年我国炼油企业毛利能够恢复正常水平。这里应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由于石油、石化系统外炼油企业原料、产成品销售均受石油、石化两大集团控制,大元股份等地方炼厂很难盈利,在炼油毛利上升时只关注石油、石化系统内大型炼厂即可。
侯继雄:长期定价抑制也使得国内炼油业举步维艰,到4月份基本上是全面亏损。在当前严控物价涨幅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中的炼油业务将继续处于要为国家宏观调控大局作出牺牲的地位和角色;市场期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还将大为延迟。鉴于目前国内油品进口依存度超过40%、全国能耗居高不下的事实,过分压制国内油价虽然会照顾到社会消费者的利益,但似乎也违背了国家大力提出的可持续发展、集约性发展、能源安全等的战略方向。国家还不如更全面地考虑油品定价政策,将成品油市场定价机制改革、燃油税改革、零售和批发市场开发统筹起来考虑,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举措平衡生产商、消费者、和国民经济的不同利益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