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俊峰上海报道
继上月全身退出伊利股份(600887)之后,金信信托日前又从金地集团(600383)抽身而去。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诗人笔下的来去往还,充满了浪漫自如的轻松
情趣。而金信信托在这两家沪市知名公司的进退,却自始至终都淹没在神秘的氛围和违规的指责声中:进入的时候被外界质疑为在帮助上市公司高管搞MBO,退出的原因则被认为是前不久国资委政策封杀信托型MBO的直接结果。
4月6日,金信信托将持有的伊利股份5605.74万股协议转让给代表地方国资委的呼和浩特市投资公司,在两年之后将中国乳业第一股的第一大股东宝座还回给地方政府。5月21日,金地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金信信托拟将其持有公司3540万股法人股全部转让给深圳市福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金信信托收购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都发生在2003年,当时曲线MBO相当盛行,信托型MBO大行其道。贵为第一股东,金信信托却不派一名董事、监事,不提名一名管理层进入伊利股份。作为二股东,金信信托对金地集团也是“如法炮制”。由此,市场更加加深了对金信信托参与两家公司MBO的猜测。
金信信托和两家公司利用信托的保密原则,始终对市场的质疑保持缄默,直到伊利股份董事长郑俊怀东窗事发,金信信托参与伊利股份MBO的事实基本被证实,金信信托不得不将名义上持有的股权转让给呼市国资部门。
“金信应该很快也会从金地退出,如果不退出有关部门也应该对此展开调查”,在一个月前当金信信托转让伊利股份股权时,上海荣正董事长郑培敏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如此预测。
郑培敏的理由很简单:当年金信收购金地的股权及其后续的“不作为”,高度疑似MBO;并且转让伊利股权行为发生在《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出台仅仅一周之后,暂行规定严禁管理层采取信托或委托等方式间接受让国有产权。
此外,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金信信托在去年底由新鸿基入主后,其面临内部较大的整合,调整对外投资成为重点,加之金信信托已经完成了帮助金地集团高管层MBO“搭桥”的历史使命,现在退出也是师出有名。
该人士特别提醒投资者,现在金地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是国有股东“深圳市福田投资发展公司”,而此番受让金信信托持股的公司则是一家名为“深圳市福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两者之间决非一家,后者很可能跟金地集团的高管层有关联,再加上其他关联公司,事实上高管层已经实际控制了金地集团。
对于金信信托从金地集团的退出,与近期风生水起的股权分置试点也有一定关系。有关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股权分置试点启动之后,重仓金地集团的基金经理要求公司也搞股权分置方案,积极参与试点,金地集团对此也非常感兴趣。但前提是要清理历史遗留问题,也就是必须先解决与金信信托关系的问题,否则管理部门很可能会否决公司提出的解决股权分置方案。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潇洒的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一诗的最后这样写到。可是作别两家上市公司的金信信托,留给证券市场的却是一个又一个沉重的谜团和欲说还休的争议,而它在证券市场“打死也不说”的潇洒,岂不正是千千万万中小投资者的悲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