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军 北京报道
在一条笔直的赛道上,任何一个会开车的人都能轻易地将坐驾提升到极速,但到了过弯的时候,谁是高手,谁是差手才会一目了然。4月底以来,基金重仓股的走势恰好进入了一个弯道。
主动调整基金应对市场变量
各方面了解到的信息表明,基金重仓股近阶段的下跌与基金减仓行为有关,据资深市场人士透露,部分基金减仓力度相当大,仓位已降至50%左右。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的推出,使得市场产生了新的变量,在市场预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基金主动进行战略调整,正是一种有效的安全过弯动作。由于在未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分散决策将是主要方式,具体到每一家上市公司,究竟何时进行改革,改革方案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胃口,都还是一些未知数。一种流行的市场观点是,多数优质上市公司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动力可能不足,他们未必愿意在公司股价相对低估的情况下给予流通股东更大的补偿,而这些公司正是绝大多数基金介入很深的公司。对于基金来说,原本研究得相对清楚的公司,估值突然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再加上人民币汇率调整、宏观经济增长减速等因素,选择主动调整无疑是谨慎稳妥之举。
被动调整技术因素助跌重仓股
基金重仓股重挫的表象背后,部分基金公司在操作层面控制风险的某些技术性措施也许正在发挥作用。
近期的基金重仓股下跌行情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类型的蓝筹品种都不能幸免。从二线蓝筹股到大盘指标股,从周期性行业类个股到今年表现颇为抢眼的消费升级类个股,都陷入了轮流下跌的局面。对此,中证资讯徐辉认为,“收益再平衡法”是近期基金重仓股出现轮番下跌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位基金经理手里持有深赤湾,而他同样看好估值相当的上港集箱,假如上港集箱突然出现了20%至30%的暴跌,而深赤湾基本保持原有价位,那么此时他就有可能抛掉深赤湾买入上港集箱,从而降低持股风险,锁定帐面利润,这种操作手法就是所谓的“收益再平衡法”。就此观点,记者向部分基金经理进行了求证,并得到肯定的答复。一位基金经理还特地指出,这种操作手法通常只在市场出现急剧下挫时采用,其结果往往导致部分强势个股的补跌。
此外,导致不同类型基金重仓股轮流下跌的另一个技术因素,可能在于基金对不同类型个股在整个持股结构中比例的限制。这种限制,主要是出于分散风险的需要,防止同一类型个股持有度过高。但当其他类型的个股下跌严重,或者是基金面临严重的赎回压力时,走势较强的个股在基金资产中的比例有可能会被动超过上限,并遭到技术性减持。上述技术性措施导致部分强势基金重仓股的补跌,但从一定程度上说,它们是下跌的结果,而非下跌的原因。
后期走势寻找新平衡点
在轮番大幅下挫后,基金重仓股上周后半段已经初步露出止跌迹象,但在市场预期仍不明朗的情况下,想要很快恢复前期强势并不现实。由于政策面的不确定性,中长线投资机会还不成熟,基金重仓股更有可能在一个点位较低、市场各方都感到相对安全的区域寻找新平衡点。
后市观察基金重仓股走向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其一,资金回补力量能否战胜赎回力量。“前期基金之所以能够把部分重仓股一直维持在高位甚至不断推高,原因就在于其后续资金供给源源不断。但现在赎回压力在不断加大,使得基金在重仓股上的运作走向被动,甚至可能陷入赎回———减持重仓股———净值下降———再赎回的恶性循环”,一位熟悉基金运作的人士这样分析。由于近期大盘指数回落幅度较深,是否会吸引部分前期赎回的资金进行回补值得关注,假如资金面困境有望得到缓解,基金重仓股的抛压也许会减轻很多。
其二,是否有新的领涨板块出现,带动基金重仓股重新活跃。去年以来,关于周期性行业是否见顶的争论日益激烈,有人甚至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对于周期性行业的个股应当在其市盈率居于高位时买入,市盈率居于低位时卖出。这种初听起来很不合情理的观点,恰恰说明周期性行业在盈利顶峰之时,随时可能走入下降通道。假如周期性行业见顶的结论成立,上游产业的利润预计将逐步向下游产业转移,消费类、机械制造类公司有望迎来新的机遇。当前,基金业在这一问题上仍有很大分歧,但认同意见日见增加,一旦后市取得更多的一致,我们会看到一个深刻的基金持股结构调整过程,而这个过程势必会推动新的龙头板块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