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记者了解到,某民企就曾在一年多以前收购了一家深市ST公司,原想通过重组实现借壳上市,不料该公司基本面太差,重组进展艰难,在一笔事关是否退市的利润确认上,最终被监管层判了“死刑”。如今这家ST股已上三板挂牌,而该民企自身也因投资失误举步维艰。
此外,地方政府及管理层的态度也对绩差股一族的重组产生了重要影响。原先,政府
因顾忌面子而积极促成重组,随着退市公司的不断出现,这种重组的政绩意义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使得一些国有控股型绩差公司失去了政府这个最大、最后的靠山。与此同时,重组监管越来越严,一些重组方案被监管者否决。已暂停上市的*ST大盈曾于2004年9月推出了以经营性资产与上海轻工控股拥有的海闻集团90%股权进行置换的重组方案,不料在上报审批时被否决,公司也于去年曝出了巨额亏损。
“试点”的期待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启动,对绩差公司虽很遥远,但影响绝不容小视。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向纵深推进,股价结构、市盈率水平等都将更加合理,这将对绩差股群体形成一定的“比价压力”;另一方面,非流通股的流通预期,为重组方推进重组提供了新的着力点。从理论上讲,如果重组方能够通过实施实质性重组,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来使市场承认其价值,将有望形成双赢。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股权分置改革的动议主要由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提出,可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主动要求改革的公司往往是质地相对较差、经营状况不稳定、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公司,目的是为了急于套现退出。如果是这样,重组方进入并重组绩差公司的动机就值得警惕。
因此,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管理层不会仓促安排ST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即使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已通过重组有一定好转,其未来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对于一些基本面较差甚至资不抵债的公司,现阶段就更不存在试点的可能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试点”与绩差股重组无关。某ST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公司早在去年就着手引入新的重组方,虽然进行试点的可能性很小,但这一变革给公司带来了新的重组预期。如果有关政策进一步明朗,公司的重组会进行相应调整。
也许,在困局中前行的绩差股重组,又到了一个新的进退关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