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成熟标尺 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将发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 13:19 证券日报 | ||||||||
经济观察(以清议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研究院主张采用指数化研究方法开展对上市公司信任度的独立评价,该研究成果在去年7月21日发布后曾引起市场的强烈震动。这家独立学术机构得出的04年国内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为35.6分(满分为100),值此其05年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行将发布之际,记者采访了清议先生。 针对现今的中国上市公司现状,清议认为——
公司信任度是股市成熟的标尺 近300年的相关历史表明,资本市场(股市)的核心问题从来就是如何防止不良信任对市场效率的破坏性影响。在这一历史规律面前,不遑多让,中国股市也不例外。如果忽视国内股市不良信任度问题的严重性,那么一切改良都行将是徒劳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同样需要以提高信任度为前提。 确立市场信任度导向 当前国内股市讨论最多的话题集中在股权分置和公司质量两个方面。围绕二者当中究竟哪一个是国内股市的核心问题,社会舆论分裂为两个阵营。一个认为股权分置是问题的核心,一个认为公司质量才是问题的关键。 当记者就此问及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清议时,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毫不迟疑地否定“公司质量说”。在他看来,虽然上市公司质量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就质量而言,在任何一个市场上市的众多公司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人们不能幻想上千家上市公司质量个个都出类拔萃,就好像不能指望天天都是好天气一样。况且,上市公司质量并非区分股票市场成熟程度的尺度。 即使强调质量的作用,重要的也不是一味地在发行上动脑筋,而是赋予市场本来的优胜劣汰功能。如果过分强调公司质量,很有可能夸大了监管机构的作用,而低估了投资者的智商。清议指出,强调公司质量和强调价值投资是一码事,但现实告诉我们,价值投资能否真的保证投资者利益至今依然是一个问题。不过,清议先生似乎也不完全同意“股权分置说”。他认为,国内股市的核心问题在于信任度。他指出:“任何市场都存在投资与投机两种现实,很难说哪一种是正确的。股票市场的导向不是价值投资,而是信任度。在此基础上,究竟是投资还是投机,应当由市场参与者自行做出选择。” 树立企业信任度 投资者关注公司信任度应当从那些具体事项入手? 给出值得关注的公司信任度具体事项,是评价公司信任度的着眼点。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清议指出,落到具体层面上,公司信任度事项包括两大分类,即公司治理信任度与会计报表信任度。在回答这一问题的同时,清议也指出了当前国内上市公司常见的不良信任度现象。 公司治理信任度具体事项 1、 股东关系 控制性股东与非控制性股东之间的关系,以及非控制性股东中的类别股东关系,是股市“公开、公正、公平”最基本的体现。在公开、公正的基础上,股东之间的平等,表现在信息平等、股东大会表决权平等、同次发行价格及股权转让价格平等、损益分配平等等方面。但是,由于控制性股东可能利用其特有的用益物权,即使用其他股东财产牟取自身利益,非控制性股东或中小股东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害,因此,上市公司应当更加强调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确切地说,就是防止控制性股东滥用用益物权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曾有人以抽象的“股权平等”为控制性股东的权力辩护,质疑“分类表决”以及其他对中小股东利益倾斜的做法,清议认为这是一种不明就里且非常有害的说法。目前国内上市公司股东关系最常见的不良信任度事项恰恰就在于此。 2、 内部控制 公司内部控制是保证公司内部人行为符合股东利益的体系。内部控制结构必须与公司内部人的股东权益受托关系保持一致性。公司最高权力集中于股东大会,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产生的常设机构,并对股东大会负责;经理具体执行董事会决议,并对董事会负责;监事会同样是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但以监督董事会和经理行为符合股东利益为基本职责。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最常见的不良信任度事项表现在部分高管在控制性股东单位领取报酬以至于控制性股东利用报酬机制控制公司高管,董事会越权行使股东大会的决策权,监事会不能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经理人员的非正常离任等等。 3、高管报酬 正常情况下,高管报酬应当与股东收益之间存在边际关系。具体表现在高管报酬应当与股东收益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由此构成高管报酬的静态合理性;高管报酬变化应当与股东收益变化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由此构成高管保持的动态合理性。研究表明,国内上市公司的高管报酬对股东收益比例普遍偏低,90%的上市公司高管报酬增减变化对股东收益的边际价值不合理。 4、劳资关系 公司应当充分尊重职工的报酬及非报酬权益,允许职工通过工会组织维护其权益。在这一方面,清议认为目前国内公司以监事会取代工会的问题亟待纠正。 5、关联方关系 关联方关系以及关联方交易是普遍的商业现象。但是,在不合理的内部控制下,利用不透明和不公允的关联方交易相互转移资源,往往以最终损害广大中小股东利益为代价。另一方面,在经营活动中对关联方(通常是控制性股东及其关联方)的过度依赖使得公司丧失了必要的独立性,以至于公司的法律地位及性质受到严重挑战。 6、公共关系 公司的社会公共关系不局限于股东关系或投资者关系,党政机构、社会团体、公共媒体、消费者、所在地居民等都可以透过一定渠道影响到公司的运作。在强调股东服务或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同时,不能忽视公司与党政机构、社会团体、公共媒体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公共关系中的不良信任度主要表现在党政机构对上市公司高管任免及非正常离任事项的干预。据了解,这一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会计报表信任度具体事项 1、 基础假设 权责发生制与持续经营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假设。在这一事项中,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最常见的不良信任度表现在各种会计报表要素的不当确认,以及在重大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不合理的前提下依然按照持续经营假设贬值会计报表。清议说,这在绩差公司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2、 要素确认 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及现金流量确认必须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但是,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要素确认问题五花八门,主要表现在要素分类确认不合理和会计估计不公允。前者如将属于融资活动的关联方现金往来计入经济活动现金流量,进而粉饰现金流量表;提前确认收益,或推迟确认费用,进而粉饰利润表等。后者如低估坏账损失,一般准备计提不公允,以至于不能保证期末应收款不能反应当前可变现净值并高估当期损益;认为低估固定资产损耗,延长折旧年限或降低年折旧率,以减少当期折旧费用,虚增当期利润等。相比之下,与会计报表要素确认有关的不良信任度事项更多地表现在会计估计不公允当中。清议指出,与会计报表要素确认有关的不良信任度问题几乎在所有公司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3、 会计变更 会计变更足以对公司损益构成重大影响,包括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制度变更。二者的首要区别在于,会计估计变更是由公司股东大会决定的,会计制度变更是由社会公权利组织如立法及行政机构决定的。二者的次要区别在于,会计估计变更对公司损益的影响是从变更当期开始的,会计制度变更则可以将损益影响追溯到以前年度。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会计变更的最常见不良信任度现象表现在会计估计变更事先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以至于成为董事会人为操纵公司当期损益的工具。据经济观察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由于以往首次发行严重依赖低估固定资产折旧、坏账准备等对公司损益影响重大的会计事项,会计变更正在成为国内上市公司不良信任度的一个突出表现。 4、 会计重述 会计重述是对已披露会计报表的部分或整体重新表述。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会计重述最常见的不良信任度事项是涉及损益变化的补充公告未引起相应重述的独立审计意见,以至于投资者不能使用经过审计的每股收益或经常每股收益进行股票操作决策;在股东大会批准年报之后的损益重述未能按照前期差错调整及时披露,以至于以往年度会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甚至逃避股票交易与信息披露的特别处理制度约束。 5、 其他信息 与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信息,包括非常损益、每股净资产、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经理报告等,是影响投资者决策不可忽视的因素。据清议介绍,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其他信息不良信任度事项主要表现在隐瞒非常损益,虚报调整后每股净资产,以及董事会报告误导投资者接受错误的公司业绩趋势等等。 清议先生指出,除公司信任度之外,股市信任度还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中介机构的信任度,包括独立审计信任度和资产评估信任度;二是监管机构信任度。它们都足以对公司信任度构成重大影响。据了解,由清议先生作为学术带头人的旨在活跃独立研究社会评价功能的经济观察研究院,已经启动了独立审计信任度评价课题,并在不远的将来启动资产评估信任度评价课题。至于何时开展监管机构信任度研究与社会评价,他强调目前尚不具备条件,但只是时间问题。 清议简介 清议长期从事资本市场与公司会计问题研究。曾任《新财富》学术顾问,中国投资者关系研究中心H股企业顾问,《中国证券期货》执行社长,北京融汇财富研究所所长,上海金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易富网》高级顾问,并连续三年担任CCTV《中国证券》年报财务顾问。 清议现任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香港新财务研究所董事。近年来,由其领导(亲任院长)的经济观察研究院倾力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公司信任度标准》,他认为,旨在创建与维护公司信任度的“会计责任重整”,已成为决定中国经济转型成败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