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证券与大摩擦肩而过 遭华泰证券托管经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 12:2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汪涛 上海报道 华泰托管 上海市九江路399号,一如往日的平静。从浦东源深路搬迁过来刚刚两年多的时间,亚洲证券的命运又变得飘忽起来。
“4月27日,证监会正式确定由华泰托管, 29日,证监会和华泰证券组成的托管小组全面接管,前后总共三天。”回忆起彼时的情形,亚洲证券的员工有些无奈。 直到4月29日收盘前一刻,亚洲证券才忽然召集公司中高层员工开会,证监会官员到场宣布公司被华泰证券托管的消息。 据悉,证监会领导在解释托管原因时称,主要责任不在现在的亚洲证券经营上,而是公司前身三峡证券的历史包袱太重,而增资扩股并改名为亚洲证券后,新股东不愿意填补资金窟窿。 亚洲证券人士透露,托管组已经进驻,其中总部大概有20多人,营业部每家3人,共计100多人,由华泰证券副总挂帅,证监会也派了两名工作人员在亚洲证券总部进行协调。 其中,5月9号,以华泰为主的托管组召集亚洲证券中高层管理人员开会,强调托管期间将以稳定为主。这让亚洲证券上下紧张的神经略显放松。 据悉,托管组将用3个月的时间,对亚洲证券的债权债务进行核查。在此基础上做下一步工作。 2002年4月,三峡证券更名为亚洲证券,并将注册地从湖北宜昌迁往上海,如今,在亚洲证券上海总部,仍有相当一部分从湖北来的员工。 亚洲证券的一位副总对记者表示,公司的窟窿主要在三峡证券时代的遗留历史问题上,包括坐庄、委托理财等,资金窟窿大概在20亿左右。 至于华泰接管后将会如何动作,据称,证监会相关人士只是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在原来职位上继续工作,并表示将妥善处理员工安置问题。 实际上,公司除经纪业务以外的所有业务基本停滞。 5月10日,亚洲证券办公室人士答复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不接受记者采访,相关事宜由托管组负责。而托管组人士则表示,托管工作刚刚开始,没有相关内容需要对媒体披露。 按照证监会不成文的惯例,寻求托管业务的券商必须获得创新资格,华泰证券也不例外。据中国证券业协会3月18日的公告,华泰证券成为第11家从事相关创新活动的试点证券公司。 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华泰证券总资产为75.63亿元,注册资本22亿。2002年,华泰证券以每股1.5元溢价增资,资本金从8.5亿元扩大到22亿元。据悉,华泰证券当时现金入账达19.5亿元。 不过华泰也不会填亚洲证券二十多亿的资金窟窿,这和长江托管大鹏的思路将是一样,华泰最终吸收的很可能只是亚洲证券的营业部资产。 以华泰证券目前的综合实力,吸收亚洲的营业部不是大问题。“目前的具体政策还没有下来,上下都在等待消息,有关方面已经关照,对外界尽量低调。” 亚洲证券高层人士表示。 与大摩有缘无分 一度,亚洲证券有着更好的选择。摩根士丹利,全球著名投资银行,几个月前和亚洲证券走得很近,这在亚洲证券内部,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双方就成立合资证券公司,进行了非常密切的谈判,亚洲证券上下对此充满希望。”亚洲证券人士透露。 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当时双方商谈用再贷款方式解决,由摩根牵头向央行申请。虽然谈判几经曲折,但中间又几度峰回路转,最后基本谈妥。说起这事,该人士还是唏嘘不已。 关键时刻,摩根方面出现意外。2005年3月,摩根士丹利发生人事风波,双方谈判随之搁浅。 其实,亚洲证券还有另一种选择。 2005年3月底,亚洲证券召开了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研究增资扩股,寻求解救方案。三家并列大股东需要出资,但一时难以筹集资金,最终走上托管之路。 亚洲证券前一次增资扩股是在2002年8月,注册资本金由1.5亿元增至10.3亿元,银河证券与泰盛投资、邯郸钢铁(资讯 行情 论坛)三驾马车入主,成为并列第一大股东,各自出资2亿元,持有19.36%的股份。同年10月,银河证券原上海总部总经理朱洪走马担任亚洲证券总经理。 2003年10月,泰盛投资将2亿元股权转让给安徽丰原集团,董事长随即变为安徽丰原集团的孟丹林,自此亚洲证券进入丰原集团时代。 亚洲证券人士透露,当时,银河证券的出资主要是营业部资产,并没有投入现金,加上银河证券自身比较困难,寄希望其出资不大现实,另两家大股东安徽丰原和邯郸钢铁是亚洲证券能否完成自救的最后希望。 安徽丰原集团踌躇满志,强势进入亚洲证券,面临的就是一堆烂摊子,董事会上,丰原集团和邯郸钢铁均不愿为三峡证券背黑锅。 雄心勃勃的丰原集团,或许没有想到,进入的是一个黑洞。在这种情况之下,董事会自然没有结果,亚洲证券走上托管之路已是必然。 遗留问题 无论是在监管层还是亚洲证券看来,亚洲证券走上托管之路,根源还在于三峡证券时代的违规经营,这可能是与其他被托管券商最大的不同。 亚洲证券历史遗留的窟窿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主要是两部分,一个是发债,最高时亚洲证券发债达到十多亿元,另一块就是挪用客户保证金,数量也不在少数。 最大的悬念是,这个窟窿将如何处置。从一个尚留在武汉的官司或许可以看出端倪。 2004年5月31日,湖北省历史上最大的股票价格操纵案——三峡证券深南玻(资讯 行情 论坛)000012.SZ交易价格操纵案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 亚洲证券一位高层向记者证实,从 2004年5月底开庭审理,近一年过去,直至如今,官司没有彻底结案。 2001年5月,深圳证管办正式立案调查深南玻价格操纵案, 2003年7月,证监会稽查二局成立,正式向公安部移交此案。 据悉,三峡证券累计投入人民币12.3亿元连续买卖深南玻A股票,致使股价从6.41元上涨至25.47元。公诉人当时提供的一份证据认定,截至2000年度,被告利用10个账号操纵深南玻股价,其获利2亿多元。 知情人士称,操纵深南玻,三峡证券总计投入资金12个多亿,通过自买自卖等方式,累计滚动融资则在40亿左右。 而在知情人士看来,所谓赢利只是在亚洲证券账上暂时停留的泡沫。2001年1月,深南玻更名为南玻科控,开始持续下跌,内部人士透露,截至2004年,亚洲证券最多时亏损5个多亿,在大量出货后,其账上还有几百万南玻科控。 深南玻重创三峡证券,这种创伤延续到亚洲证券,从未得到修复,亚洲证券的一系列问题,该如何解决,和大多数问题券商一样,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 亚洲证券人士对记者表示,从近几天的情况看,亚洲证券内部还算平稳,但至于托管期后,公司命运如何,公司上下都抱着观望的态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