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亿VS654亿:派现总额首超融资额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 05:40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截至4月28日,已披露年报的1302家上市公司中,733家公司提出了派现预案,拟派现总额为727亿元(税前),加上2004年中期上市公司派现总额49亿元,上市公司2004年度派现总额为776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4年度发股筹资总额654亿元。年度派现总额有望首次超过融资总额。 派现总额连创新高
从(图一)可以看出,近七年以来,上市公司年度派现总额连创新高,特别是在2003年度上市公司派现总额同比增长100亿元的基础上,2004年度派现总额同比又增长了近200亿元,增幅达到32.6%,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派现达到5960万元,而2003年度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派现为4545万元。 据记者统计,2001年至2004年度实施派现的上市公司分别为691家、633家、615家和733家。由此可见,在2002年、2003年派现上市公司数量呈连续下降的趋势上,2004年派现上市公司数量却陡然上升,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在2004年派现额超过2003年派现额的上市公司达到了270家。 更为可喜的是,2004年度上市公司派现总额超过了融资总额,即使考虑到2004年度IPO暂停一段时间的因素,2004年度上市公司派现总额也超过了2002年、2003年度的上市公司融资总额。 大批公司股息率超过银行利率 由于上市公司派现力度增加,一大批上市公司股息率超过了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见表3)。特别是考虑到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由1.98%提升至2.25%,仍有这么多上市公司股息率超过银行利率,的确殊为不易。应当讲,高股息率公司的增加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从上市公司派现情况看,已经有一批上市公司连年大幅派现,连续三年的股息率超过了同期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的上市公司已达44家(见表4)。 蓝筹公司成为派现主力 在推出派现预案的上市公司中,蓝筹公司成为派现主力。从统计可以看出,单单上证50(资讯 行情 论坛)成份股的派现总额就占到了沪深全体上市公司派现总额的38%,而深成指成份股的派现总额也占到了沪深上市公司派现总额的15%(见图二),这也就是说,不到90家上市公司的派现总额占了全部上市公司派现总额的53%。此外,由(图三)也可以看出,沪市红利指数成份股(50家)也成为沪市上市公司派现主力军。 由上证50等成份股的派现不难看出,蓝筹公司的表现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派现的定海神针,其中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华能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分别以69亿、40亿、30亿元位列上市公司派现额前三位(见表1),这三家公司的派现总额就占到上市公司派现总额的18%。 派现比有待提高 统计显示,2004年上市公司派现比(派现总额/净利润总额)为42.3%,较2003年46.6%,下降了4.3个百分点。而2004年上市公司派现比也创下了近四年来的新低。(见图四) 上市公司派现比最近四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现象的确值得关注。随着社保基金等投资主体入市,这些投资机构的长线投资成为证券市场保持稳定的重要保障。但这些投资机构敢于从事长期投资,主要信心之一就是来自于上市公司能够产生稳定的派现回报。 此外,2004年度仍然有超过570家上市公司一毛不拔,在这些上市公司中,一些公司当期利润较低,另一些公司虽然当期利润可观,但以前年度亏损额度较大,因此也无法派现。但也有一些公司,虽然当期利润与可供股东分配利润均殊为可观,但却没有推出派现预案。公布年报并派发现金红利的733家上市公司中,31%的上市公司每股只派几分钱,除去20%的红利税,对投资者而言,这种派现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警惕派现异化 部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预案超出了公司承受能力。从记者统计情况看,派现总额大于当期净利润的上市公司达到47家(见表2)。甚至有公司在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情况下,仍然推出高派现预案。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高分红的同时不忘再融资。如某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70%的股权,从派现就可以得到超过2亿元现金,但增发新股则需由流通股东认购,这一做法的相当于将流通股东的现金输送到大股东的身上,并且最终还要由上市公司承担再融资费用。 虽然2004年上市公司派现普遍增多,但投资者还要注意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的问题。对那些派现异化的上市公司要多加警惕,只有那些主营业务突出、业绩持续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充沛的上市公司,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对象。 记者 袁克成 周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