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股权分置解决之道大讨论 > 正文
 

国企民营化蛋糕诱人 全流通解决退出成就创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4日 15:34 《财经时报》

  社保基金投入创投的收益要比投入股市更稳定,为何不尝试让社保基金、保险资金进入创业投资?

  本报记者 牛丽静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对全流通的良性预期促使中国创业投资新一轮高潮再起。在国
企改制潜藏的数千亿投资机会中,中国的创业投资机构是否有能力吸纳?创业投资的发展曾因全流通而几起几落,这一次,创业投资者能否吃下定心丸?

  国企改制蛋糕有多大?

  中国首家经政府批准的直接投资基金大型专业管理机构、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单祥双在4月21日举办的“2005年亚太创业投资峰会”指出,目前央企总资产为10万亿元,净资产为4万亿元,去年的利润为5000亿元。如果引进20%的战略投资者,按5倍市盈率计算,央企改制需要引进5000亿元的资金。

  上述数据并没有包括地方国企。国资委研究院党委书记李保民曾表示,地方国企资产至少有3万亿元。

  尽管这些资产不一定都具有投资价值,但即使打5折,甚至3折,仍有数千亿元的投资机会。在单祥双看来,这还是保守估计的。

  华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孙强对此有同感。他认为,国有企业民营化,对创投业而言,是个巨大的投资机会。

  目前,90%的创业投资都投入了民营企业,进入国企步伐才刚开始。中科招商现在参与了四五个国企改制项目,单祥双的体会是,创投进入成本低,获取的收益高。

  看得见,能否摸得着?

  如此大的蛋糕,创投机构能否咽得下?中国创投业存在多方面的瓶颈和障碍的现实状况毕竟不容忽视。

  在孙强看来,MBO(管理层收购)在国外的企业改制过程中是非常正常和非常好的事情,但在中国却令人寻味并存在争议。他的理解是,创投参与国企改制很大程度上就是实行MBO,尽管不一定是管理层持股,但一定是管理层协助下的股权多元化。

  他认为,目前对国企进行收购较难,周期也很长。因为国企主管部门很多,国资流失的大帽子谁都不敢戴。其次,被投资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利益协调也是一大难题。世界最大型私募基金之一的凯雷投资希望投资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中的寿险公司,但太平洋保险想整体上市,这个项目因此谈判近两年仍然“难产”。

  项目过大,创投难以吞下是另一个症结。单祥双曾谈及大同煤矿项目,该煤矿净资产有1200多亿元,政府想转让70%的股权,涉及金额约800亿元,哪家创投机构能有如此实力?

  此外,诚信缺失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中信资本董事总经理王方路在广西考察一个项目时,3次接触让他看到3张不同的财务报表。

  内外资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额首度超过10亿美元,境外创业投资机构也风风火火。随着携程网、盛大网络境外上市,境外创业投资机构获得了丰厚回报。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陈玮表示,外资创业投资机构是“两头在外”,即资金来源在外和退出在外,而本土的创业投资机构既缺乏资金来源,又缺乏退出渠道,两者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从2002年起,本土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额在创业投资总规模中所占的比例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陈玮认为,中国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是短期的,而投资项目是长期的,这造成了投资来源和投资收益、投资周期的不匹配。在陈玮看来,社保基金投入创业投资的收益要比投入股市更稳定,为何不尝试让社保基金、保险资金进入创业投资?

  单祥双表示,国企改革有“三板斧”,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即“引狼入室”;二是股权多元化,主要是管理层持股,“羊变成狼”;三是境内外上市,“与狼共舞”。

  这三板斧中,“引狼入室”最重要。单形象的比喻说,懒散的羊群,没有狼带来约束和制裁,就不会变成狼。他强调,创业投资基金是国有企业改制最佳的战略投资者。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目前在中国还不具备条件。

  李保民透露,对于创业投资基金,到底是发改委、国资委还是其他机构来制定相关政策,还没有定。

  单祥双建议,可通过投资公司委托管理公司管理的模式“绕道而走”。

  全流通预期陷阱?

  创业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目前最主要的瓶颈依然是退出问题。前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指出中国创投业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缺少全流通的创业板市场。

  中国创投业的发展几起几落,多与全流通问题紧密相关。2000年,深圳停发新股,计划推出创业板市场,创业投资迎来一轮短暂的发展高潮。但直到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才开设所谓的“中小企业板”。

  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创业板,仍是主板框架下的中小企业板。陈玮表示,创业投资的退出,不仅需要全流通的创业板,更需要全流通的主板市场、并购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

  目前,全流通问题已从争论阶段逐渐进入达成共识阶段,证监会一位官员的讲话也给了市场“全流通问题即将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的预期。但时至今日,官方对于“试点”没有进一步的说法和动作。

  孙强认为,创业投资投入国企退出的模式,一是成立控股公司在海外上市;二是在内地A股或H股市场上市,这将取决于“全流通在近期能得到解决”。

  这一搏有多大胜算?全流通预期会否再次破灭?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成为全球创业投资基金共同关注的市场。如果“肥肉”都送进了“狼”的嘴里,本土创投是否还有与狼共舞的机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全流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