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超跌QFII垂涎三尺 新增额度已势在必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 10:56 证券市场周刊 | ||||||||
本刊记者 袁朝晖/文 “对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不是一个感到快乐的时期。但从做证券投资的角度来说,6年的新低,低迷的市道和超低的价格的确对外资非常有吸引力,我认为现在是一个进入这个新兴市场的好机会。”富兰克林邓普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Franklin Templeton Companies , LLC)国际投资部董事总经理Stephen H . Dover向《证券市场
他的愿望其实也代表了众多QFII的心愿,然而,当众多QFII跃跃欲试的时候却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QFII的额度已经用尽。 一边是摩拳擦掌的QFII,一边是已然“干涸”的额度限制,着急的不仅仅是QFII。 最近,《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到,相关部门计划继续为QFII的发展放开“闸门”,再新增约50亿美元左右的额度供QFII使用,以继续促进QFII的发展。 额度之争 日前,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荷兰商业银行获增5000万美元QFII投资额度,至此,从2003年5月中国正式启动QFII制度以来,已有26家QFII共获得38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另外,目前已经获得QFII资格的邓普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额度正在申请中,如果加上该公司预计获得的投资额度,QFII制度试行阶段4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实际上已经达到饱和。 知情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透露,有鉴于试行阶段40亿美元上限已近饱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其他相关部门计划为QFII再提供约50亿美元的追加额度。 此前,时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郭树清在今年两会期间也曾经表示,引进QFII对于内地资本市场具有积极意义,外管局将与证监会等相关部门进行研究考虑放宽QFII的投资额度。 对这一数字,众多QFII也表示了认同。 “实际上,究竟多少额度可以满足QFII的需要,又可以让相关的部门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限度,的确没有一个很科学的说法。”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向《证券市场周刊》解释,“但QFII对额度的热情的确是很高的。” 对此,知情人士指出,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次额度的放开,是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特别是外汇压力、股市状况等诸多因素后做出的。 分析人士预计,如果额度增加的太少将失去意义,但是在大规模放宽QFII投资额度的同时,相关方案可能会对QFII的投资组合做出相应具体规定,从而对真正积极投资市场和投机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QFII进行区别对待。 对于50亿美元的选择,陈昌华认为,首先QFII额度的“给予”不能大到冲击人民币的地步,“也就是说,有关部门不会允许出现QFII被用于炒作人民币。”其次,新增50亿美元对国家的外汇管理不会造成任何冲击,“目前,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国外投资人在中国股市的投入大约有1000亿美元,而QFII不过区区40亿美元,即使加上50亿也很微小。” 显然,随着QFII入市热情的高涨,QFII制度试行阶段4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已经几近饱和。据悉,目前完善QFII试点管理办法的相关方案即将完成,并有望于近期推行,届时QFII的总体投资额度将有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热情高涨 此次荷兰商业银行已经是第二次获批增加投资额度。2003年10月,荷兰银行获得了1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后因投资额度有效期届满前未汇满其所获批的1亿美元投资额度而被削减为5000万美元。2004年9月,荷兰银行再度获批7500万美元投资额度,加上此次获批的额度,荷兰银行共获得QFII投资额度1.75亿美元。 其实,不仅是荷兰商业银行,经过近两年的试水,由于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认识和投资胃口不断增加,目前许多QFII都表达了希望增加新额度的愿望。 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向《证券市场周刊》明确表示,目前的额度肯定填不饱海外投资者需求巨大的胃口,在已经达到了上限之后,其仍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额度,瑞银已经在继续申请,其下一轮的目标还是2至3亿美元。“目前,瑞银的8亿美元额度已于去年12月完成汇入特别账户的流程,并已基本使用完毕。8亿美元大约分配给了50个客户,客户大都为机构客户。”对于资金的分配,袁淑琴给出了如上回答,“对于客户,我们的选择还是非常谨慎的。当然我们只能从资金来源上作判断,我们希望尽可能引入投资资金,而非志在博取短期差价的投机资金。”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执行官竺稼则对《证券市场周刊》指出,摩根士丹利希望获得更多的额度,“投资中国市场的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是很大的。摩根士丹利现有的额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他同时强调,此举是因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长久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的额度就非常不足,一直在申请追加额度,我们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额度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新闻发言人张东梅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 德意志银行中国研究主管李晶也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德意志银行3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已经用完,希望能够申请到更多的额度。她透露,目前,德意志银行正在计划申请新的QFII额度。 花旗银行亚太区衍生品部主管Justin Kennedy表示,目前投资内地股市的风险和收益比例令人满意,他亦透露花旗将申请增加QFII额度。美林亚太证券部主管Sylvie Strauss同样表示希望增加QFII额度,目前美林获外管局批准的额度仅有7500万美元,远低于花旗的4亿美元和瑞银的8亿美元。 据了解,目前一些QFII的交投量都很大,然而有限的额度已经使其在资金上处于捉襟见肘的状况。如拥有8亿美元投资额度也是首家获得QFII资格的瑞银集团,其客户投资覆盖的股票已经接近100只。 实际上,以台湾为例,QFII 的引入给台湾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带来了可喜的变化。1991年,96.9%的成交金额是由台湾地区自然人所带来的,台湾地区的法人只占 3.1%,也就是说,当时台湾证券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场。 而随着 QFII 的引入,10 年间台湾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大大改善,台湾证券市场投资者中自然人的比重下降到84.4%, 而与此同时法人的比例提高到了9.7%, QFII 的比例则为5.9%, 后两者的合计比重为15.6%, 在这10年间,台湾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提高了4倍多。 但有关人士认为,目前QFII的初步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短期内试点还会继续进行,不会马上进入推广阶段。而提高QFII试点的投资额度可以说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环节,当然,最终取消投资额度的限制将成为QFII发展的必然趋势。 买入时机 另一个引发QFII热情的原因就是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以上证A股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为代表,它在2001年6月13日达到2338点的最高,而到2005年3月30日时,已跌到1171点,跌幅达50%。“现在的价格的确非常有吸引力。”Stephen H . Dover直言不讳。 陈昌华表示,“股票市场是复杂的。QFII进来的资金虽然很少,直接影响并没什么,但是对资本市场的间接作用则要大得多,在寻找好企业的过程中已经把一些价值理念带进来了。买股票即意味着买公司、买企业,并长期持有,分享企业的成长效益。QFII主观上会引导投资理念的变化,客观上会促进市场两极分化。” 李晶则进一步介绍说,随着中国股市整体市盈率的降低,全球的机构投资者对投资中国股市的兴趣更加浓厚,很多投资者在和拥有QFII额度的外资金融机构洽谈,希望利用它们的渠道投资中国A股市场。 她指出,中国的A股市场不能整体来看,也不能只从指数来看,因为目前中国股市正处于两极分化加剧的时期。业绩表现不好的上市公司将逐渐被淘汰,业绩表现良好的蓝筹股票和公司将受到国际投资者的追捧,这也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票市场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中国股市正处于优胜劣汰的开始阶段,未来的优胜劣汰进程很可能将会加速。 当被问到QFII的投资领域的时候,她表示,大部分还是投资在了A股股票市场上,债券和其他的投资品并不占很大的部分。 QFII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主要投资方向为股票和基金。从现有资料来看,近期QFII在股票市场增仓明显,并且在2004年间大举增持封闭式基金逾10倍——超过四成封闭式基金的背后闪现了QFII的身影。已公布的上市公司2004年报显示,境外机构的增量资金正在加快进入A股市场。对已公布年报的780家上市公司统计发现,QFII已经现身2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瑞银集团和德意志银行继续保持领跑角色。德意志银行继去年三季度进入9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后,又成为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019)、金鹰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232)、中化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600500)和益佰制药(资讯 行情 论坛)(600594)的流通股大股东;瑞银集团去年三季度共出现在25家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本次又新增6家:浦发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600000)、海螺型材(资讯 行情 论坛)(000619)、九芝堂(资讯 行情 论坛)(000989)、厦门钨业(资讯 行情 论坛)(600549)、巴士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741)和马应龙(资讯 行情 论坛)(600993)。 同时,基金2004年年报显示,QFII也加大了对基金的增持力度,共进入18只基金的十大持有人名单:其中10只基金为去年下半年新买入,合计持有这些基金3.59亿份,相比2003年末的0.29亿份,同比增持逾10倍。QFII的主要持有对象为科讯、金鼎等绩优封闭式基金,瑞银和花旗合计持有科讯4750多万份,占基金总规模的5.95%。 “100只左右的A股、30多只可转债、40多只股票基金。”袁淑琴亮出的瑞银集团QFII投资“家底”。 “我们投资的主要是股票,不然,有关部门就不会批准我们新的额度了。”陈昌华说,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最近又获得1亿美元的新增额度。 “对证券市场不要太悲观。”花旗银行有关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以前,投资人的看法太乐观了,后来又太悲观了。对于国内的投资人而言,也许一切都太紧张了。投资的机会还是有的。QFII的正面作用就在于找到人们没有发现的新的投资价值。在所有的人都陷入悲观时去寻找希望,因为QFII是有经验的投资人,他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而竺稼则中肯地指出,尽管现在市场低迷,也许还会有更低,“但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这个市场的远期前景,如何去判断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 欢迎蓝筹 在介入A股的时候,欢迎大盘股上市、欢迎蓝筹股成为了QFII的共识。 “国内的大公司未来都会在国内上市。” 竺稼判断,“实际上,这些大公司在国内上市的愿望由来已久,但由于市场低迷,对于大规模的发行始终没有把握而作罢,但从长远趋势看,这些公司迟早会在国内上市的。” 目前,国内市场对大盘股的上市纷纷表示担忧,认为羸弱的市场已难再禁受大规模融资的冲击了。 陈昌华表示,国内市场对扩容的反对态度,将使A股市场的回报率长期低迷。“我们的研究显示,在2003年中,差不多一半A股公司(约45%)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低于5%,甚至亏本。在中国经济这么好的一年,他们的盈利能力却这么低,说明这些公司中的很多是早应被淘汰的。只有加速差的上市公司退市和高盈利能力的公司上市,中国股市的总体盈利能力才会提高。实际上,全球的主流股市的组成都是不断在变动的。比如,如今主导香港市场的中国股票,如中铝和中石油等,在几年以前根本还没上市。在2000年和2001年间,香港市场也有一批参与者很担心市场扩容的问题。如果市场当时不扩容,今天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平均ROE又怎能远高于国内A股?” 雷曼兄弟中国投资银行部主管杨志中也向《证券市场周刊》指出,好的大公司上市是好事情,只有这些企业的上市才会为QFII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组合。 显然,从长远看,大型优质企业的发行上市,有利于我国公司整体结构的改善,吸引新增资金入市,为投资者增加新的盈利机会。有了新额度的QFII自然不会放弃机会的。 在台湾证券市场实施 QFII 的过程中, 其股票的市盈率也逐步与国际接轨。 1991 年台湾证券市场的股票市盈率为 32.05, 高于同期纽约市场 15.08 与伦敦市场 14.20 的市盈率水平。而到了 2001 年 10 月 , 台湾与纽约和伦敦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已经非常接近。 “A股为什么这么差劲,就是有太多的烂公司,一定要用新鲜的血液去替换,用大量盈利的公司来冲淡这些不好的公司。” 陈昌华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