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高油价可能成常态 第四次石油危机阴影临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 12:23 和讯网-红周刊

  本刊记者 何虹 王凯 明君

  高油价将成为一种常态

  高盛近期的一份报告让世界大吃一惊。在这份报告中,高盛发出警告,称油价可能会“急速上涨”,最高可达每桶105美元。令高盛万没想到的是,伴随这份报告的诞生国际油
价连续5天下跌,随即而来的是国际石油连续大幅下跌,这家全球知名的投资公司几成笑柄。

  然而,市场人士清醒地意识到,危机的阴霾并未就此扫去。因为全球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再也没发现大的油田,以目前世界原油藏量,大概只能再开采20年,天然气大概只能再开采30年,高油价必定成为一种常态!花旗美邦对此的措词虽然不如花旗耸人听闻,但含义似乎更加消极,他们预计商品类股将走出一个“超速增长周期”,并暗示这一上涨趋势会延续10年以上!

  这与世界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去年对本刊读者所做的预测惊人的一致。

  即使最不承认“石油危机”说法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国际金融资本在其中所起的雪上加霜的作用,他们不仅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大肆逼空,更在世界各地觅地储备了大量石油现货——这无疑加重了石油紧缺的程度。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更在去年8月首次使用了“第四次石油危机”的提法,在业界引起震动。

  能源瓶颈难缓

  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即使不能定义此番石油上涨为世界第四次石油危机的开始,也仍要做好准备,提早布局。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将是高油价最大的承受者。报告认为,其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速快,对原油需求量巨大,但却没有国际石油贸易定价权,难以转嫁成本。

  不仅如此,能源瓶颈正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2004年以来,“煤电油运”全面告急,全国近九成省份曾经拉闸限电。在经过一轮狂风暴雨式的宏观调控后,进入2005年的中国发现,能源紧缺的局面并未缓解。

  1至2月份,我国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同比增长148.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9.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46.1%,电力增长12%——与这些大幅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仍有25个省市区发生拉闸限电的现象。

  “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长”,有人形容中国经济具有这样的“三高”特征。

  的确,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例如中国建筑能耗超过发达国家2~3倍,而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本来紧张的资源形势日趋严峻。

  经济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以来各大经济指标似乎并未出现预期当中的“软着陆”,增长态势依然强劲。在2004年同期基数很高的基础上,今年前两个月的投资增长仍然达到24%,在投资需求和成本推动的共同作用下,以基础能源为主的原材料价格升势不减。

  高油价下的投资策略

  另外一组数据则表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正逐年大幅递增,而高油价又被许多专家断定为“人类的宿命”,因此所有国内投资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便是“高油价下的股市投资策略”。

  美国李伯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史蒂芬·李伯曾经详细地解释了高油价下的投资法则,他认为,第一是只能投资那些足以和通货膨胀相抗衡的企业,即少数能从通货膨胀获益,可随商品价格上涨而同步走升的公司。

  第二个守则是放弃长抱股票的策略,因为有可能本来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最终导致了通货紧缩,因此投资必须能够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做移转,一种用来对抗通膨,一种用来对抗通缩。

  具体来说,李伯认为,有两类股票会受益于通货膨胀与能源危机,因而产生令人吃惊的增长:一类是商品利润与通货膨胀相调和的抗通膨公司,包括石油、其他能源和金矿公司;第二类为那些可以利用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因而产生利润的公司,除了石油公司外,还包括国防工业、替代能源公司、保险公司等。

  附:全球所经历的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涨到12美元,上涨了4倍,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3年的能源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GDP下降了4.7%;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GDP则下降了7%;欧洲GDP下降了2.5%。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9-1980年

  1978年底,伊朗和伊拉克开战,石油日产量锐减,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危机中石油产量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5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危机导致西方主要工业国经济出现衰退,据估计美国GDP下降了3%左右。

  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

  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直接导致了世界经济的第三次危机。来自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油价在3个月内由每桶14美元急升至42美元。美国经济在1990年第三季度加速陷入衰退,拖累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降到2%以下。

  这几次石油危机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对处于上升循环末期且即将盛极而衰的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历史上的几次石油价格大幅攀升都是因为欧佩克供给骤减,促使市场陷入供需失调的危机中。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